主页 > 茶叶介绍 > 再谈“古树茶”~写在2023春茶季
2022年02月28日

再谈“古树茶”~写在2023春茶季

 前后隔一个月,云南地方与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有关“古茶树保护”的相关法规。其中最重要的是首次对“古茶树”进行了明确定义(还尝试进行了分级)。
玩普洱茶多年里,我跑了很多名山也曾特意有计划地访过古茶树。有些想法整理记录下:
首先要明确一点:茶树外观高大并不能与“树龄老”划等号。儿子比爹个子高很奇怪吗?还有就是茶树品种的差异:东北人天生高大四川人天生矮小,是父子关系?
其次对“古茶树”树龄的判断至今在技术上并未彻底解决:茶树的年轮比较模糊并不好数。再说也不能真的将古茶树统统砍了后数年轮吧?所以在上述文件中才会出现了“多因素判断标准”。而有些判断标准其实很经不住推敲。
对于我们茶友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是茶树决定茶叶品质(口感)最重要原因:既非年纪老也非个子高,而是根系发达!
理论上~
茶树大根就深且占地大,吸收的养分就足且类型丰富。
树根吸收的养分足,茶叶内含物质就足。
茶叶内质足(氨基酸,茶多酚,多糖,芳香类)品饮时滋味就足,同时也就更“耐泡”。
当真正理解这一条后,你又会发现还有个重要的因素:土地本身的肥力。
茶树养分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
1.通过光合作用进行氮的集聚。
2.树根汲取土壤中的养分。
而如果土壤本身肥力不足,即便是茶树根系再发达实际吸收到的养分也不一定就足。
所以在不同土壤环境下生长的茶树,并不能以树龄及树大来进行简单比较。
撇开茶树的品种间差异,单就树龄来说:此山的古树茶并不定比彼山的小树茶好喝。于是“名山”概念由此引出。
综上诉述:古树茶~茶树的生长年份与外观高大,只能作为普洱茶品质判断的一个参考标准,绝对不能理解为充分性判断。
说个有趣的话题:近年来(大致2015年后)各村寨,各茶区纷纷评选“茶王”,“茶后”(还有后妃,状元,将军)。我一直有个阴暗的想法:那些看似外观高大的茶树,所产之茶恰恰可能是最不好喝的。
这个想法很奇怪是不是?
你就这样想:一片果园里总会有那么一两棵树结出来的果子会酸涩不好吃。所以果农自然不会去采它。
长此以往最后结果会怎样?哈哈哈……它反而会独自快乐地生长,比那些果子香甜的树长得更高大。
茶树更是如此~茶树长叶子可不是为了让人们采了去泡茶喝的。那是它们自身光合作用的需要。
每年把叶子甚至嫩芽都给统统采光了,茶树怎么可能长得好?~这就是近年来诟病的“采摘过度”。老班章茶王差点死翘翘,以至于已停采数年。
我没喝过任何一棵茶王树所以只不过是胡说八道。这话题到此为止!哈哈哈……
大多数茶友并不知道:“古树茶”概念的真正确立并被广泛接受,已是2008年之后的事情。
所以如果看到一片标为2008年前的普洱茶饼包装上出现了“古树茶”字样,那就非常可疑!(之前只会出现乔木,野生等)
而在之后(大约2013年后的一段时间)在勐海当地“古树茶”三个字也同样是被市场管理部门禁止使用的。包装也不能印。多被“大树茶”,“母树茶”等说法代替。
原因很简单:究竟多长树龄的茶树才能叫古树?
这也就是我前文中说的:由专业权威部门对“古树茶”进行明确定义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其实问题的核心:(同一茶区,同一茶种,类似生长环境)古树茶与台地茶是否可以靠嘴巴,鼻子,喉咙等感觉器官进行主观判断?
茶叶是用来喝的,品质好不好是也要靠嘴巴喝,鼻子闻。靠眼睛看(假象),耳朵听(故事)统统靠不住。
如果说根本不能主观区分(品鉴),那么区分古树茶与台地茶本身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古树茶与台地茶可以喝出来,实际上也只能靠喝出来。尤其经历几年后期陈化后,二者间差异会更加明显。
更进一步:普洱茶中“名山古树”的概念本身确实并不是忽悠。只不过更多时候是:你买到的“古树茶”是被商家忽悠了。
至于两者间价格差异那么大是否合理?则是另一回事了。多说一句:赏玩类的东西本身不具备也就不谈性价比。
一个公开的数字:每年普洱茶总产量中,古树茶只占1%左右。所以在茶市里(或平台上)究竟有没有及会有多少“古树茶”?~你自己想一想!
静心喝茶,平心做茶,用心思考……才是茶之真趣!
来源: 老暗 绿野安家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puer13.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