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云南边陲之地,有一处世外桃源,群山环抱,山峦叠翠,山川秀美,清澈的河水在山谷中缓缓流淌。在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山花烂漫,果实累累,亚热带风光旖旎。山间云雾缭绕,山下云海茫茫,犹如人间的世外桃源。
这处桃源就是西邻西双版纳勐海县,东邻缅甸的中国六大茶山之景迈山。这座千年古茶的面积堪称茶山之最,号称“千年万亩古茶园”。
而且,在丛林深处,坐落着一座座古朴美丽的少数民族村庄。这些村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错落有致。民房为清一色的传统干栏式吊脚楼,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这里美丽的山水和千年万亩古茶林交相呼应。
置身得天独厚的景迈山乔木古茶园中,过去对茶园的印象已完全被彻底颠覆,状似果园的乔木型古茶树林高低错落于山野之中,与一般常见整齐排列的灌木型茶园大异其趣。
年轻矫健的布朗族少女身着传统红白相间服饰,手脚利落地爬上树梢摘采茶青,相较于人工大量种植矮化型灌木茶园采茶的场景,着实令人大开眼界。
古茶树园千百年来从未施肥也未曾除草,各种大型乔木林相互交杂其间保存完整,落叶沉积于地上,自然腐烂风化再回归于大地,其厚度深达15公分以上,与当地的自然植物群落融合为一体,相生相息。
1997年2月下旬,思茅举行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叶节时,在澜沧县举行了“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的56位中外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林,会上交流了有关论文,与会专家学者就几个观点取得了共识。
澜沧景迈万亩古茶林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很大、历史很长、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是一份珍贵的农业资源;通过对澜沧景迈万亩古茶林的考察研讨,进一步证实了布朗族先民——古代濮人,是最早种植茶树的主要民族,布朗族语言把茶称为“腊”,为后来的傣族、基诺族所借用。盛易祥。
澜沧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林,对研究中国茶叶发展史、古代茶树农艺、茶叶与民族的关系、古代茶叶规模种植经营、古代茶叶贸易等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堪称“活化石茶园”。
公元2007年,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显著的保护利用民间文化遗产成效,被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景迈古茶园,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粘连得很紧的地方。千百年来,不管山里发生过什么,自栽下第一株茶苗起,就注定这里是圣地灵山,这里是诞生文明的地方。
若追溯至公元696年,经过几个朝代的连续开垦种植,至今茶园面积已达万亩。由于这些茶树树龄甚高,所以在外形上都显得历尽沧桑、饱含风霜。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等附生物,还有一种形状类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脚。
螃蟹脚据说只能在上百年的古茶树才能找得到。它不但有清凉解毒的作用,若常饮用还可防止血管硬化。只要在买茶叶时看见螃蟹脚,就能知道这是景迈茶山的纯正茶叶。
历史上,景迈茶山的茶叶用笋叶和竹篮包装,由人或牛马驮着,通过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出大山。其中一部分进入普洱府,作为普洱茶的原料之一。另一部分绿茶则直接通过中缅边境的洛勐和打洛,进入缅甸的景栋等集散地,再销往东南亚各国。
很多人对景迈茶情有独钟。景迈古树茶的最大特点是“甜和香”。纯正的景迈茶,嗅茶饼就有十分明显的兰香,其香气强度只有像千家寨野生茶之类的优质野茶才能产生;茶汤中亦能品出兰香味,而且可以持续到十多泡后;品后杯底留香。
杯底香是展现古乔木茶山野气韵的最直观表现,景迈茶由于混生于山野之中,山野之气强烈,杯底香强而持久,十多泡后仍可嗅到。香是景迈茶最大优点,也是人们喜爱景迈茶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景迈茶更容易鉴别的原因。
景迈山茶的甜,明显而持久。一般茶的甜是苦后回甘的甜,而景迈茶的甜是直接而快速到来的,同时又是持久的。品饮景迈茶时,茶汤入口就可以出甜味,而且持久性长。喝普洱的人,很难抵得住景迈古树茶的诱惑!是因为她的香甜,还是她的迷人蜜兰之香?也许二者皆有!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