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普洱茶”都能长期存放吗?在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必须先了解普洱茶长期存放的意义和目的。
从历史角度看,曾经的普洱茶未必是需要长期存放的,过去通过茶马古道运往藏区和边疆地区的普洱茶都是现饮为目的的,主要是追求其“解牛羊毒”的功效。它是游牧民族人民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是他们的日常必需品。而作为贡品的普洱茶都是选用苦涩较低,茶香浓郁的名产区的嫩芽为原料的,其目的也是便于现饮。
近代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因为避忌普洱新茶的“寒性”和苦涩,才出现通过长期存放行为,以此改善口感,使其寒性转为暖性,苦涩降低,甜度增加,更迎合这个区域群体的消费习性。在普洱茶长期存放过程中会出现一种转化而来的酽香,所谓的“越陈越香”,这类香气很适合当代人对茶品的审美喜好,于是乎普洱茶存放行为便逐渐蔓延,且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
茶友们在喝普洱茶的时候,不同环境、不同茶品、不同的饮茶方式都会带给喝茶人不一样的体验,而每个人的味蕾感知也会不同,以下这些问题也许你在喝茶时遇到了,心中也有疑问,那么今天简单的来了解一下,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丨为什么有些茶“越陈越不香”?丨
真正能越陈越香的普洱茶,是优质的原料、正确的工艺、稳定的储存三者平衡的综合呈现,缺一不可。虽然普洱茶定义下的很多产区的原料都能制作普洱茶,但制作出来的产品未必能保证一定能通过后期转化而出现香气和口感的提升。
主要是几个因素导致:
第一、是原料本身特征和拼配技术,只有极个别产区原料制作的普洱茶会因陈化而带来迷人的香气。相反新茶阶段很多独特的鲜爽香或者花香,却会因转化而消失,导致新茶阶段香气迷人而转化后淡然无味。
第二、很多酽香虽然能通过存放转化而来,如药香、参香等,但是是通过专业存放技术如人工加温加湿,外加一定时间的醒茶等工艺形成的,自然存放并不会出现这种香气。
第三、影响品饮水路的因素虽然不会随存放转化而变化,但却要求其在新茶原料的季节性选择上更加注重,只有春秋两季的原料能带来水路层面明显的提升,雨季原料茶淡而无味且浓稠度不够,这些原料都不应该拿来制作普洱茶,长期存放更缺少茶质厚实的支撑。
第四、普洱茶工艺的传统制作也是保证普洱存放能产生美好未来的重要因素。新时代下的普洱茶制作不乏很多创新做法,它的目的不管是出于美好愿望还是欺诈,但最终大多数都是不利于普洱茶转化的。
第五、只有选择能在后期存放过程中出现明显香气的原料和配方,和选择能保持浓稠水路的季节原料,加上传统制作方式,才能确保普洱茶在未来漫长的存放转化中,出现符合市场需求的口感,这样的普洱茶才有存放的价值,而不是泛普洱产区的原料和不专业的拼配以及淡薄无味的季节采制作的普洱茶。
当然,普洱茶有“越陈越香”之说,也就是说存放时间越长,它的口感、韵味会越好,价值也就越高,这种说法是对的,经过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验证。虽说如此,但它得有两个前提条件才能实现它的这个价值。1.茶叶本身的品质。2.存储必须得当。如果这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有问题,那“越陈越香”就显得没有意义了。
至于说喝普洱新茶好不好,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喝普洱新茶(这里指的是生茶)没什么不好的,新茶有新茶的味,老茶有老茶的好。喝新茶能体验到茶的鲜爽,能感受春天的气息,它带给你的韵味和老茶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活泼、对口腔的刺激程度,是老茶不能比的。就如同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充满了活力,能冲能闯,棱角分明,虽缺点明显,但架不住有朝气。因此,我是赞成大家去体验不同年份的茶,去感受它们给你带来的不一样的感觉。
老茶和新茶的分辨并不难,新茶通常青味重、叶底发青、汤色浅淡、刺激性强的特点,而随着存储时间的增长,它的青味会在一两年内消失,叶底开始由靑转黄,由黄转褐,汤色也由浅色向金黄色转变,再向琥珀色、浅红色变化。而滋味上则由较苦、较涩慢慢弱化,层次感也会慢慢变得丰富,汤的质感也变得柔滑浓稠,香气上也会由飘散变得聚合厚重。
声明:
文章内容来源于普洱杂志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