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款茶,不同的人喝到的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很多人只理解的是泡法上出现问题,但是不仅仅是泡法的问题。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我在家喝的普洱茶和你在家喝到的不一样?我们把它一分为三点来看。
第一点:茶叶客观存在的物质。
同一款茶,这款茶原本就存在的一些物质仅从我们生活环境中来说是一样的。而你能不能发现这些存在的物质就成了关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喝茶就喝个表象,同一款茶喝不懂,今天上午一个味,下午喝又是另一个味。
以前我说没怎么喝过茶的小白味觉很敏感,能感受出一款茶的全部滋味,但之所以是小白是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样的滋味是好的,这需要多喝多记忆多分析总结。别人怎么说都不如他自己的感同身受。而经常喝茶的人会有一定到不敏感同时也好不自然下意识忽略某些滋味感受。
第二点:地方客观存在的环境。
不同地方环境的客观性相信大家在不同地方喝茶应该有感受。就拿云南省内来说,昆明、易武镇、茶山、勐海镇、深圳市这几个地方都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地方客观环境对于同一个的茶的口感会有影响。这是客观存在的,在昆明滚沸水温度92-96摄氏度,在某些茶山上只比这个低。而你们是不是常听说要100摄氏度的滚沸水泡茶才好喝。但标准气压下,水烧到100度不就汽化了吗?蒸茶吗?在没有显示温度的烧水壶之前难道不喝茶?还不是以滚沸水开为准。温度低水开泡出来的茶会相对喝着甜和润,反之则是闻着香和喝着涩。
所以收料买茶的人都会在不同地方去冲泡试喝,有用户销售地区数据的更会在那些主销地区试。
第三点:不同人不同偏好习惯。
基于上面两个客观存在的基础,同一款茶还会出现不同的滋味感受。就是人的偏好和习惯问题。
习惯问题举个例子:广东人饮食相对清淡,云贵川人饮食相对重口味。别的不说就早点米线,云南被外省人认为好吃的过桥米线。但在大部分云南人嘴中,这些米线无酱(豆制品)、无酸辣、无佐料(薄荷、芫荽、韭菜、腌菜、芹菜)。小锅米线、回族牛肉米线、酥肉米线等等。有些外省人一看云南人早点都吃油腻辛辣的感到不可理解。这就是地域偏好习惯,很难改变。
这种地域性的习惯,是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问题,这其中并不是茶的问题,是不同地方人的问题。记得去年跟一个广西的商家买中期茶,下单后商家第一件事就是说明仓储环境和茶品口感差异,让你清楚明白。这做法其实很不错的,减少售后问题。但在普洱茶市场中,很多茶商巴不得把你什么都不知道,把这种仓说成那种仓。所以具体还是得看接受能力。茶品在市场中流通,有些茶真说不准是啥仓。但开喝了就能知道是不是你喜欢的茶。
因为仓储这个事情并不是绝对的,云南仓也有湿仓,广东仓也有干仓。只不过看仓储得好不好,能不能接受。
个人偏好这种从选择茶品外观、冲泡手法、冲泡器具等等就每个人不一样。到了喝茶时候的感性主观表达又不一样。
有的人喝茶喜欢喝得爽,有的人喝茶就当喝水解渴,有的人喝茶只是陪喝。这些偏好都会让同一款茶不同的人感受到不同的口感。
同一款茶,卖茶的人泡茶扬长避短,审评和试茶的人泡茶好坏皆要泡出,纯喝茶的人泡茶随心所欲。
你说能一样吗?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