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
景迈山古茶林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遗产地总面积19095.74公顷,共有人口1586户6535人。自然、生态、人文……无论从哪个视角来看,景迈山古茶林都是存留于世的瑰宝,风貌独特且文化内蕴深厚。
今天,带你通过几个关键词,来认识“人类献给未来的礼物”——景迈山古茶林。
01特色的建筑景观
千年古茶林需要人的守护,人的生活,便是在这些民族村落中生发着。
这里世代居住着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有景迈大寨、糯干、 芒景上寨+下寨、翁基等10多个自然村落。景迈山的傣族村寨是典型建筑的杆栏式吊脚楼,屋脊骧有牛角装饰和石斛。石斛对景迈山人来说有计时功能,花开时,便是提醒人们可以采春茶了。
整体看去,古村寨在绿荫掩映中露出鳞次栉比的干栏式建筑瓦顶和金色佛塔塔尖,深灰、熟褐色的建筑外观沉着大气,与森林的浓绿相得益彰。
茶叶的“三叉戟”形状便是布朗族
牛角形状是傣族
02村落空间布局
在景迈山,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在千年前做的“用地规划”至今仍十分科学:高高的山顶是世居民族的“神山”,也是各村寨的水源地,受到严格保护;古茶林和村落位于中部,整体上围绕“神山”,古茶林的外围又有分隔防护林,以防治冬季低温和病虫害传播;生产粮食和蔬菜的耕地则在海拔相对较低、水源充足的地区,避免开垦和种植过程对古茶林的干扰。
高到低总体呈现出神山、水源林―森林、茶林、古村寨、旱地、水田、河流的垂直利用模式,实现“村寨围在茶林中,茶林隐在森林中”的空间格局和整体景观。
03“林下茶”种植技术
古茶林空间结构分为三层:最下面是草,中间是茶,高的是大树。
茶位于大树下层,这就是所谓的林下茶的种植传统。上部多层次林木为茶树的栽培提供庇荫,免受寒风烈日侵袭,提供湿润温和的生长环境,加长茶叶生长周期,利于积累芳香物质。
而茶林中多栽植桂树、多依、樟树也有其讲究,这些树木特有的香味不仅利于防治病虫害,还会传递给茶叶,使茶叶具有天然的香气。加之花蜘蛛被认为是茶林的守护神,一只蜘蛛一年可以吃几百个害虫,也因此茶林从不打药。所以在这里,茶林和虫处在共生的平衡状态。
04茶祖和茶魂树
景迈山世居傣、佤、布朗、哈尼、拉祜等民族,而布朗族的茶魂树,傣族的茶神树,代表茶祖守护着茶林。茶,不仅是作物,更是他们的文化和精神。
这与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有关系,他们把带领部落来到景迈山并开始种茶的首领帕哎冷尊奉为茶祖,每年要祭拜茶祖,并牢记茶祖遗训,‘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林’。”
而茶魂树通常是一片茶园里最古老的一棵树,每年的山康节(布朗族新年),布朗族人采完茶叶后,每个茶农准备祭品,由老人祭拜茶祖茶神,呼唤茶魂。
05螃蟹脚
“螃蟹脚”又称“茶精”,是一种罕见的寄生兰植物,它只能寄生在400年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野生古茶树上,云南也仅有澜沧原始森林景迈茶区有生长。
那里的千百年树龄的古茶树参天蔽日,被当地少数民族神一样地崇拜爱护,古树上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螃蟹脚便是其中一种寄生植物,螃蟹脚碧绿可爱,因其本身特别像螃蟹的脚且带毫,故古老相传称呼其为螃蟹脚。
06世界茶树发源地
景迈山享有“世界茶文化的自然博物馆”的美誉,它记载着东方树叶的活历史——四百五十万年前的景谷宽叶木兰化石,两千五百万年前的中华木兰化石,两千七百多年的镇沅“世界野生茶树王”,一千八百多年的邦崴过渡型古茶树,两万八千亩景迈山千年栽培型古茶园......
目前,在景迈山有千余中高等野生植物、百余种脊椎野生动物和保护野生动物、十余种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这里,是彩云之南生物多样性、丰富性的缩影,是芳草如茵的人间逍遥境。
07触手可及的景迈云海
看云时,山在云上
看山时,云在山上
山峭插云海,村寨入烟霄,澜沧景迈山的早晨便是这样的景象,红霞映着天边,云海在脚下翻滚,茶林时隐时现……
每年的隆冬和初春便是景迈山最佳的云海观赏季,体验漫步云端的感觉。放眼整个景迈山,仿佛置身于天空之城。
08千年景迈,世遗兰香
自史料记载,明代以来,景迈古茶便是上贡于孟连土司,乃至皇室宗亲的贡茶;上世纪中叶,布朗族人也将此茶献给了国家领导人并大获赞誉;2001年,景迈古茶更是作为国礼赠送与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
至如今,普洱茶打开中国乃至世界“版图”的时候,景迈山也凭借优秀的古茶产出,成为“新六大茶山”之一。初闻不识景迈香,再喝已是世界茶。可以喝的世界遗产,您品尝到没有?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