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版纳茶区 > “皇家贡茶倚邦”的五大核心价值(2)
2022年02月28日

“皇家贡茶倚邦”的五大核心价值(2)


乾隆晚年,中国人口爆发式增长,导致出现移民潮。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石屏人走西头。由此,更多的石屏人涌入古六山,以易武为主要居住地。政府迫于人口压力,进一步放开内地汉民到边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乃至定居的限制,从而为号级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大量民间商号茶庄在易武兴办,倚邦作为石屏人拓殖的老根据地,出现茶庄商号很早。易武的一些著名老字号,有早年在倚邦创办,然后迁往易武这个新起的茶叶中心之经历,比如大名鼎鼎的福元昌的前身元昌号,就在倚邦。倚邦堪称老字号之根!(老字号的兴起)
历史倚邦:
当代普洱茶文化复兴,是台湾茶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易武寻访老字号,恢复古法制茶,复兴号级茶文化开始的。当代普洱茶文化传播:易武——勐海——思茅、宁洱、景谷、澜沧——临沧——全省普洱茶产区——易武,从易武出发,转了圈,又回归易武这个普洱茶文化重镇,故民间有“从易武出发回到易武”之说法。
但易武并不是普洱茶历史文化的第一站,普洱茶历史上第一个政治与产业中心在倚邦。普洱茶的兴起,是政治、边疆移民拓殖与商业的深度结合。四次政治事件:
第一次,车里臣服东吁王朝,车里宣慰司将辖境分为十二版纳,即十二个封建贡赋单位,以承担向缅王上交的贡赋。古六山带被划为一个版纳,后来演变为茶山版纳。
第二次,是吴三桂为结交达赖喇嘛,向朝廷奏请,在北胜州开茶马互市,以普洱茶易藏区之马。朝廷也为拉拢西藏黄教(格鲁派),抗衡准噶尔蒙古势力在藏区的扩张,就同意了这一奏请。这是一件大事,关系到西蒙古、藏区与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稳定,普洱茶第一次上升到国家兴亡安危,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政治高度。
第三次是改土归流。古六山贡茶制度成为改土归流政治成果的象征,也是朝廷与地方政府统治能深入边地之体现。其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故普洱府成立,民间茶叶经济有一定发展,但发展空间有限。
第四次,是清缅战争的善后,奖赏有军功之士,开拓易武。易武遭战乱破坏严重,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便于移民垦殖。石屏人大量进入易武进行拓殖,古六山进入了易武唱主角的时代。
道光年间以来,政治意义淡化,商业氛围日浓,贡茶衰落,号级茶兴起。其推动力量有三:
一是移民潮与边地垦殖经济的放开。清朝中叶,中国人口爆炸式增长,乾隆晚年起出现移民潮,到了道光年间,开始井喷。从乾隆晚年开始,尤其是道光以后,石屏人出现移居易武的浪潮。人口迁移,开始是偷偷跑,政府查得严,后来睁只眼闭只眼,最后由非法变成事实上的合法。
政府迫于人口危机与民生压力,对边疆控制放松,民间商业日益活跃,推动着种植与加工业,马帮运输与茶马古道的修建。这就是号级茶兴起的政治背景与社会经济基础。道光以前就创办的老字号不多,大量的老字号是在咸丰、同治与光绪年间兴办。这是因为移民与商业政策放开,民间需要一代人的积淀,二三十年后才会形成民间种植生产运输与贸易的蓬勃发展。
第三次,是西南、东南与东南亚、印度大贸易圈的形成,推动号级茶在晚清与民国的极盛。晚清的光绪年间,民国的三四十年代,是号级茶的鼎盛时期。贸易圈形成有四个阶段:
普洱茶旧有的贸易圈很小,主要是云南本土销售,藏销,瑞贡京城,以及其他地方少量的交易,交易总量不是很大。
第一个阶段,杜文秀起义失败后,许多回民逃到边境土司地,乃至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回族善于经商,这就形成了云南与东南亚的贸易圈,普洱茶与东南亚的交易商道被打通。
第二个阶段是,1885年英国吞并缅甸,大力发展棉花种植,在中缅棉花贸易热的驱动下,形成四川、云南、西藏、贵州、缅甸与印度之贸易圈。滇川商帮,将川丝销缅,缅棉销云贵川,滇茶、川茶销藏,滇茶经印度销藏,滇茶销川黔。滇川打通了印度、四川、贵州新市场,紧茶的产量剧增,沱茶也赢得云南内地与四川、贵州大市场。
第三个阶段是,滇越铁路通车与旧滇军在西南与两广的扩张。云南开辟蒙自、腾冲、思茅三个海关,可与国外直接做生意,推动了普洱茶的出口。而滇越铁路的开通,滇人去内地,内地人去云南,不再走四川出入滇,或由两湖经贵州出入滇,华南经广西出入滇。而是从昆明经滇越铁路,到越南海防坐海轮到香港,登陆广州去内地。这样一来,云南跟越南、港澳、两广以及南洋的一些地区,联系空前紧密。普洱茶借滇越铁路开辟了两广与南洋市场。而旧滇军在西南与两广的军事扩张,进一步强化了云南风土对这些地方的影响力,这其中就包括普洱茶。
倚邦作为古六山中心的那些年,处于讲政治为主,商业为辅的年代,故倚邦有最为久远的普洱茶历史文化,是贡茶之源,石屏人开拓的第一站,但产业与文化不够兴盛。清道光以后,政治日益淡化,人口大量迁移,商业管制放开,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了以易武为中心地的茶文化兴盛。所以,讲文化,还得看易武。曼松则享受了山头茶这波当代红利,以皇家贡茶的名义,被打造成云南顶级茶山,形成了“名山曼松”之王牌。
就享受历史遗产,开发当代产业而言,倚邦与易武,是大茶区开发模式。倚邦古茶山是小茶区开发,以倚邦为首的四山,是大茶区开发——大倚邦茶区。曼松,是大名山开发模式。以王子山、背阴山为核心,向周边扩散,形成“大曼松”。
四、产区风格价值
倚邦的产区风格价值:皇家贡茶核心产区,原生小叶种珍稀风格
云南以大叶种为主,在滇中、滇东北有小叶种茶区,种植面积大的是无性系小叶良种,原生小叶种比较少见。云南的气候、土壤条件,决定了在滇西南普洱茶主产区,原生小叶种只能在极少数地方小聚集。云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复杂的地形、气候与土壤条件,除了形成大叶种的生长优势外,在小区域内形成原生中小叶种聚集的现象。也就是大环境以大叶种为主,但小环境可以中小叶种聚集。
滇西南普洱主产区,原生小叶种在大范围是零星分布,小区域聚集,亦即“大散居,小聚集”,形成了倚邦、困鹿山、景迈、那卡等原生中小叶种小微产区。也就是大产区是大叶种一统天下,极少数小微产区具有多原生中小叶种之特色。
原生小叶种,是种子有性繁殖,会变异,也就是环境改变,中小叶会变大叶,大叶也会变中小叶,其性状是不稳定的。因为性状不稳定,所以,只言大叶、中叶与小叶,而不言“种”。言“种”,不能光看叶大,叶小,而且要具有遗传性状的长期稳定性,才可言“种”。不能这代是小叶,下代变成大叶,变来变去,就没有“种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