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清末,英国人对普洱茶的一些理解(2)
2022年02月28日

清末,英国人对普洱茶的一些理解(2)

还有几种特殊的茶叶,名称如下:

①礼茶。品质优良,方饼状,模仿贡茶。

②贡茶。方饼状,用每年作为贡品从倚邦和易武呈送厅衙门的散茶加工而成,从思茅送到省城,再经过一番包装打扮后,呈送北京。

③茶膏。在厅衙门加工制成后送到北京皇宫。其加工方法是,用沸水煎熬进贡茶叶,过滤一遍后,再次熬煮,直到剩下固体黏性物,其韧性足够用刀切成小立方饼,然后呈递云南府,在那里包装,准备送往北京。

关于这份说明书的内容,笔者有几点思考想与大家分享。一是英国人、法国人很早就承认茶叶的原生地在云南,只是这种声音没有被中国的茶业从业者所知晓;二是进贡给北京的散芽茶应该是“生芽”;三是英国海关官员对普洱茶加工工艺顺序的介绍应该是有误的,揉捻工艺应在炒制工艺之后;四是文中提及的云南府应该是地域名称而不是衙门,因为贡茶当时是由云贵总督衙门进贡的,云南府级别不够;五是关于翻译和其对传播影响的问题,在英文原文中,有许多奇怪的名词如“hsi cha”“ping-lao”“chin-tuan”“mao-chien”“paichien”“so pien”等,对于准确理解和翻译有很大难度,也间接影响着传播的内容;六是从文中可推测,那个时代的勐海没有压制紧压茶的茶庄,当时勐海茶叶产量虽然较大,质量却被当时人认为是低端产品;最后是关于文中提到用水煮软化茶叶的方法,其合理性有待考究,有可能是海关官员的记录有误,或是翻译方面等问题。

综上所述,在 19 世纪末,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都不断有人关注着普洱茶,但由于它的复杂性,西方人对它更多的是好奇,真正理解普洱茶的几乎没有,他们对普洱茶的概括是粗糙的,如女王御前顾问泼赖费尔(Playfair)说普洱茶是助消化的良药,但不能多饮,多饮则病;戴维斯将军说思茅茶不适合外国人的口味……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基本认可云南是茶树的原生地,但这一观点并未被后起的中国的茶叶学者所了解,导致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我们陷入了一个茶叶原生地到底在哪里的长期焦虑之中。直到抗战时期中茶公司退居西南五省,我们才发现成片的野生大茶树,成林的大叶种茶正在云南广袤的土地上野蛮生长,多年的争论也有了答案。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1年12月刊

作者|杨凯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cha10.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