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迷雾中的7581:“边销茶”变“普洱茶”的故事
2022年02月28日

迷雾中的7581:“边销茶”变“普洱茶”的故事

 重重迷雾中的7581
普洱砖茶“7581”在普洱“江湖”里的故事很多,有人说这款茶是大名鼎鼎的“73厚砖”,有人说这是“文革砖”,有人说包茶的纸不同,用料等级不同……“7581”在亲历者原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特种茶部经理昌金强眼里就是一块普通的出口茶品。
1975年云南人工发酵普洱茶工艺成熟后,昆明茶厂生产的专用于出口的普洱砖茶,按出口茶叶产品的惯例,将“7581”作为这款砖茶的出口唛号。
1975年,对于普洱熟茶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973 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获得自营出口权后,便到广州参加广交会,发现普洱茶在广东、香港销售得不错,特别是广东人工发酵后的茶青很有市场。此事引起了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重视,领导决定从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三大厂调派数名技术人员去广东考察学习普洱茶人工快速熟化技术。回云南后又到勐海茶厂实践,经过两年摸索与尝试,终于在1975年,三大茶厂掌握了普洱茶人工发酵技术,昆明茶厂开始批量化生产熟茶,并使用原料综合等级为八级的普洱熟茶压制成砖茶供出口,出口唛号为“7581”。
边区对下关茶厂的“边销茶”情有独钟
“当时,三大茶厂同时在生产边销砖茶,为何只有下关茶厂生产的砖茶,印有‘云南省下关茶厂出品’的字样。”我问。“很简单,因为藏区同胞比较喜欢下关茶厂生产的产品,无论是沱茶、砖茶、牛心紧茶……只要印有下关茶厂出品字样的茶叶销售都很好。”昌金强进一步解释,“虽然三大茶厂都按省茶叶公司核定的配方生产,但下关茶厂生产的茶具有独特的“下关风格”,淡淡的焦香味,或者是松烟味,勐海茶厂和昆明茶厂生产的茶砖滋味比较柔和。下关茶厂在生产出口的砖茶时也就按此传统惯例在包装上加上了厂名,唛号为7583。这样,即可在海外市场上有辨识度,也尊重了传统”。
昌金强拿出两片当年昆明茶厂及下关茶厂生产出口的普洱砖茶,撬开这两块砖茶,一边聊,一边泡。同样的投茶量,同样的注水方式,昆明茶厂生产的7581漂浮在盖碗表面,下关茶厂生产的7583则沉到盖碗底部。出汤后,7581前五泡茶汤厚浓,后五泡茶水滋味稍显单薄 。7583前五泡茶汤较淡,后五泡茶汤色红浓,滋味饱满。同样的配方,不同茶厂制作,茶汤的表现截然不同。
“边销茶”变“普洱茶”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都是按国家民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生产边销茶,但边销茶的消耗速度并没有生产速度那么快。1990年昆明跑马山仓库积压了2000多吨边销茶。这时刚好赶上茶叶公司中层集体学习驾驶考驾照,教练车每天放空来回跑短途,昌金强觉得有些浪费,他和公司领导商议,可借着学车的便利,将这些积压的砖茶运到宜良茶厂二次加工后作为发酵普洱茶的原料,这样既节省资源,又可去库存。就这样在学车期间他们搬运了近800吨砖茶到宜良茶厂,组织茶厂工人将砖茶蒸软、解散,把茶叶按等级分拣后作为人工发酵普洱茶的原料。
江湖传闻“昆明茶厂倒闭”
随着时代发展,效益不佳的昆明茶厂最终难逃变革的命运。昆明茶厂建厂较早,历史悠久,但也存在着老职工多,老职工医疗费高、体力不济等对茶厂带来的沉重负担,而昆明没有茶园,茶叶原料必须从较远的茶区购进后进行深加工又增加了长途运输费用,因此昆明茶厂的效益一直很差。
但昆明茶厂地理位置极好,在市中心的黄金地段,距离原最繁华热闹的老螺蛳湾商品批发市场很近,许多商人都来找昆明茶厂想租用仓库,甚至找到茶叶公司谈高价租昆明茶厂做仓库。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内部承包责任制,公司的经营宗旨已经是以效益为中心了,效益不佳是会被淘汰的。经过公司高层的讨论研究后决定,将昆明茶厂搬迁出黄金地段,搬迁后昆明茶厂原来的职工有的转到云南茶厂其他部门工作,有的改行,还有的自立门户,小规模生产茶叶产品。
原昆明茶厂审评科的一位负责人愿意带着一部分职工搬迁至城市边缘的十里铺新址继续生产,公司就任命她为副厂长,在新址继续生产普洱砖茶。由于工厂不具备出口资质,也没有海外客户资源,他们生产的砖茶虽然沿用7581的经典外包装,但只能在国内找销路。由于港澳市场对普洱砖茶仍有些需求,公司一些经营茶叶出口的部门就会定购一些货出口。搬迁后的昆明茶厂一直运作到2004年,但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少,到了2005年,公司将昆明茶厂收回,在跑马山的云南茶厂挂了块“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昆明茶厂”的牌子。原昆明茶厂的领导班子及职工也就此散伙了。
No.1解密“文革砖”
对于江湖传闻有大量的“文革砖”存世,昌金强连连摇头说,“我给你们捋一捋时间线,就什么都明白了。”1975年之前生产的砖茶都是生茶,那时云南还没有掌握人工发酵普洱茶技术,所谓的“文革砖”都是生茶,据茶厂老一辈人回忆,那时的砖茶很粗老,是供藏区和西北边区的产品,城里人根本不会喝。外包纸上有简单几句口号,呼应当时的大时代背景。“文革”期间茶叶在全中国范围都是凭票供应的,每个家庭每个月到居民委员会领取二两茶叶票或凭家家户户都有的一个小本子“购物证”去商店购买。
边销砖茶是按计划生产,按配额供应给藏区和边区的定向销售产品,因此,“文革砖”不可能有大量库存,更不可能有大量的“私人收藏货”。那个年代,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开销,能吃饱饭已经很不错了,哪有财力去收藏茶叶,若真是“收藏”了,会因破坏国家一类物资管制政策罪而获刑。“文革”1976年结束,1975年人工发酵熟茶工艺才正式投产,所生产的熟砖全部供出口。
亲历了那个年代的昌金强,留下了很多普洱茶实物样和详细的文字资料,原本当作爱好收藏的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些茶样和文字成为后人研究普洱茶的珍贵资料。作为从事普洱茶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应该感谢这位有心的亲历者,他用翔实的实物与资料为纷乱的普洱茶“江湖”正本清源,还原那个年代最真实的茶故事。
节选自2018年11月刊
文|小妖楠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7581787_115206538179_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