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对话李文华:普洱熟茶工艺细节经验分享(2)
2022年02月28日

对话李文华:普洱熟茶工艺细节经验分享(2)


我们常说的“嫩茶老发,老茶嫩发”,老叶和梗相对容易发。发酵的时候潮水量更多,但是发酵时间短,因为他们的木质化纤维比较多,栅栏组织打开了,微生物容易进去,容易被氧化。发酵的过程是好氧、兼氧与厌氧菌交替主导。发酵的前期是好氧菌主导,老叶子比较酥松,中间的氧气含量比较多,所以起温比较快,转化得也快。
而嫩茶,相对难发。比如宫廷普洱,是筛分出来最细嫩的茶,但是它们常常会发不熟,就是同个堆子的茶,叶梗部分发熟了,但是芽头却没有发熟。如果先筛分再发酵,茶叶的嫩度相对一致,就容易发酵均匀。
熟茶的原料在初制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李文华:用于发酵熟茶的原料,在初制的过程中,杀青这个阶段尽量杀熟一些,这样发出来的茶叶,香气会比较好一点,醇度也高一些。
揉捻的时候最好揉成紧条,紧条比较出味道,发酵出来茶叶浓度高,而且不容易破碎,泡条发出来,一方面有浓度不够的问题,还有损耗的问题。
损耗有两方面,一个是茶叶断碎造成的损耗,一个是发酵转化后的损耗,发酵程度高,损耗率也会随之提高,很多发酵到位的熟茶,精制完成后,只剩60%多了。但是这样的茶耐泡度会更好,浓度更好。因为发酵到位,茶叶的内质转化成水溶性的物质也更多。
纯料熟茶如何做出层次感和饱满度?
李文华:纯料茶发酵会比较单一,如果只有一个堆子,只有个发酵度的话,就很难掌握它的层次和饱满度、汤感,所以熟茶还是讲究拼配的。
如果一定要做纯料熟茶,又要追求层次感和饱满度,可以尝试将一批料,分成不同的堆子,发酵不同的成熟度,再进行拼配。这样又能保留纯料茶的山头风味,又能让茶叶有层次感。
关于熟茶的燥感
李文华:燥感首先是发酵过程,工艺掌握不好,比如发酵过度的就会比较燥,发到9成那肯定比较燥。茶叶活性好燥感就低一些,活性不好燥感就比较明显。
高温会带来燥感,但是温度一直起不来,也会有燥感,还会带着堆味,这个主要是有微生物(杂菌)产生的燥感。微生物优势菌群活跃,杂菌少,越没有杂味,燥感越低,所以,燥感也往往伴随着杂味,只要是有杂味的茶,也常常伴随着燥感。发酵的周期没有退火的过程,也是燥的。
其次,原料单调也会有燥感,比如有些区域的原料氨基酸、糖类物质少,多酚类含量高,原料本身就有涩感,发酵出来会出现收敛性的燥感,这与温热性的燥感有所不同,更多是涩,是口腔黏蛋白失水带来的收敛性。如果是发酵成熟度不够,发得半生不熟,没有转化成多的茶褐素,留存茶黄素、茶红素较多,也有收敛性燥感。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精制环节,茶叶压饼后干燥的过程,如果烘干温度过高,失水较快,也会产生燥感,往往还伴随着高香、火香。但是这种情况的燥感还是能退掉的,发酵过程产生的燥感就难
退了。
熟茶精制环节的潮水
李文华:熟茶压制之前还需要进行一次潮水,让它稍稍软化,方便后续的压制。但是这个环节也是会产生发酵的。如果潮水的度和时间掌握不好,也会让原本发酵适度的茶叶再次发酵,产生水闷味,而且这个发酵是不可逆的。所以,潮水的时间不要超过1天。
如果发酵程度偏低,茶叶有一定嫩度、柔软度,可以少潮点水,再增加蒸汽里的含水量,就能有效控制发酵度,避免压制过程中增加不好的风味。
熟茶生产的整个过程,从发酵、筛分、拼配,直到最后的精制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到了精制环节,是最后一公里,但是也会对熟茶的品质影响也会很大,尤其是蒸压、干燥环节,没有做好,都无法让熟茶的品质完美呈现。
“老茶头”的价值发现者
李文华:茶头就是发酵过程中茶叶紧结成团,筛分出来紧结的那部分,就茶叶的条索外观而言是熟茶的副茶。以前没有“茶头”这个产品的,国营勐海茶厂时代,都是把它们打碎,再筛分出不同的号头,拼到紧压茶的心茶使用。每次留下来茶头不多,年常日久就会有些累积。
2005年,在审评的过程中发现这个茶的滋味口感还可以。我就想能不能把它们紧压起来,我就请车间把250g砖茶的模具拿来,用蒸汽蒸了以后,用液压机压。蒸了以后它就能一颗颗粘起来,我们做出产品,起了“老茶头”的名字,推向市场。
茶叶里含有果胶质,发酵的时候,水分含量高,茶叶容易黏连在一起,如果潮水不均匀,某一块茶紧结度比较高,在解块的时候,刚好有些没有打散,下一轮发酵中,水分含量本身就高,发酵时的温度也会更高,经过高温茶叶就会收缩,越来越紧结,更难解开。
因为茶叶紧结,就更富集了厌氧菌发酵,这样它的风味就会和同个堆子里的其他茶叶有所不同。
但老茶头发酵过程中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水分含量高,如果的嫩度高的结块茶,多厌氧发酵,发酵缓慢,呈现风味会比较好,如果是嫩度低的茶结块,发酵过程就不完全是厌氧发酵,发酵速度快,也会有氧化,就容易炭化。
正常发酵的茶头比例在5%左右。
熟茶的“返青”现象
李文华:熟茶会有个“返青”现象,比如刚出堆的时候,你觉得熟了,过段时间它又返青了。所以,确定出堆时机的时候,需要预留一个返青的空间,但是就非常考验经验的。返青的度和原料产区、季节、初制工艺,发酵季节、发酵工艺都有关系。
来源:黄贞贞 宝和祥茶业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7czn5.jpg 
 
 15411225351837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