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无论是刚刚开始接触普洱茶没多久的小白,还是已经有了一定茶龄和经验的老玩家在提到关于名山茶寨的问题时都难掩感慨。普洱茶圈子虽然不算很大,但却有不少公认的现状,这就是理论上讲名山古树茶叶是不下树的,而只要身在名山范畴内,一定是不愁没人喜欢。
于是都说红酒论酒庄,普洱看山头。山头热在最极致的那些年,茶王树和茶后树甚至身价过千万都是有的。可即便如此年年都不乏前仆后继的茶客藏家,年年春茶季都会吸引来自海内外各地的眼睛一致聚焦于明星茶山。山头热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兴起的呢?
山头的兴起是必然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只要是肉眼可见的那些流行风的背后往往处处可见人为的跟风与炒作。对于其他我不是很了解的领域我绝不至于妄言,普洱茶开始大众玩“山头”是在近十来年才开始的事情,但对于普洱茶山头热这一股流行风,我想说的是它的兴起的必然的。
要知道普洱茶再怎么厉害、身价再怎么不可一世,归根结底它只是茶叶,而茶叶是依托于茶树上的鲜叶才得以制成的。于是不难理解,若要让生长在偏远深山内的优质茶走进更宽广的视野唯一的出路就是“报团取暖”。最开始最村寨为单位,再后来范畴扩大,以山头为单位。
山头茶是如何兴起的
回归到如何兴起的这一个问题,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跨过时间,回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普洱茶的很多概念都还没有完全清晰——包括台地茶和古树茶的概念、采摘标准的概念、炒制工艺的概念、陈化时间的概念、山头区域概念,人们对这些的熟悉总需要一个过程。
于是在熟知的过程中,大家逐渐发现尽管都是从云南来的茶,但在喝起来似乎总是存在着微妙的差异感。当意识到这一点后,茶友们逐渐开始探索原因所在,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与探索中总算找到了些许规律。同一产地、同一山头范畴内的茶似乎确实存在着通用的共性。
一山一味与百寨百味
不管从树种树龄或是其他因素,普洱茶本身都很难有一个界线划分的标准,而茶山就在那里,茶树就长在茶山上,这是各个山头不变量的界线。于是山头的存在就等同于一个天然的划分屏障,何况这样的山头共性确实客观存在于普洱茶之中,于是一山一味就这样逐渐流行起来。
当然了,每个山头都有自己的特点,普洱茶作为一种农作物,茶叶的内含物质受气候、光照、土壤成分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不同山头之间、甚至仅一山之隔的地区在茶叶品种特征、加工工艺和口感上各有千秋,也因此茶友们在品尝以不同山头命名的普洱茶时才会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山头热的兴起倒也不好把所有的锅全甩在炒作的头上,那是因为人家确实具备依靠山头特点打响知名度的前提,也具备吸引无数茶客前来后用微妙的差异让他们留住脚步的魅力。
来源:洱颂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