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版纳茶区 > 寻找传说中的猫耳朵茶
2022年02月28日

寻找传说中的猫耳朵茶

 倚邦茶,以曼松贡茶为代表,叶子都小。曼松贡茶更是“芽比叶大”。传说中的猫耳朵则是一种芽和叶都很小的品种,据说抓一把猫耳朵的干茶在手里,会从指缝中漏走一大半。
“倚邦老街上的茶和别的茶都不一样,倚邦的茶是小叶种。”来之前,我们就听说了这件事情。
在普洱茶的官方定义里,明明白白地写着的是“云南大叶种茶”,而在古六大茶山的走访过程中,我们却也不止一次地在各处茶地里看到各种尺寸和形状的茶树品种。虽然以大叶种为主,但是柳叶形,中小叶形,小叶形也颇为常见。有些时候是单株,有时也成片。在倚邦周边,成片看起来也有几十年乃至百余年的茶园里,小叶子的竟然占了绝大多数。
沿着西岔街的石板路往下走,右手边是一堵高约3米,长约20米的石墙。墙上青苔斑驳,荒草从石缝里钻出,蔓延到脚下有点崩塌的石板小路上。这堵石墙建于乾隆初年,它的上方曾建有座大庙,也被时间磨平得片甲不留。西岔街的右边有几户人家,盖的房子还是传统式样,门口搭着炒青的灶台,堆着晒青的竹匾。头春的茶已经采完,二春的茶还没有发出来,正是比较闲的时候。
在屋里看电视的滕增明今年18岁,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念书了,在家帮助母亲打理家中茶园。见有人路过自家门口, 笑呵呵地打了个招呼:“Hello !” 我们坐下后,见一队韩国人从他门口路过,于是就明白了他这声Hello 的因由。
滕增明用一个大的搪瓷口缸泡上今年的春茶,茶叶撒进去一看,叶子比易武茶小上一半不止,真的是小叶种?
这是收茶的茶商嘴里开玩笑说的“驴耳朵”,比倚邦老街上的传奇茶品“猫耳朵”要大许多。
倚邦茶,以曼松贡茶为代表,叶子都小。曼松贡茶更是“芽比叶大”。传说中的猫耳朵则是一种芽和叶都很小的品种,据说抓一把猫耳朵的干茶在手里,会从指缝中漏走一大半。
路过一棵树干已经空了一半的大青树,山谷里就是滕增明家的茶地。
这片茶地呈现出良好的三层式生态结构,茶树上方生长着巨大的木棉,蕨类茂盛地铺在树根下。树萝、地衣、蟹爪、石斛,各种寄生植物长满了老茶树的灰白色枝干。
这些老茶树普遍2-3 米高,两棵最高的达到6 米以上。茶地坐北朝南,对面是一片健康的森林。拨开树冠看其根部,还有当年被矮化过的痕迹,然而还暴露在地表的主干部分细的有碗口粗,最粗的周长约有50 多厘米,这无疑是一片百年以上的老茶园。
这些茶树的形态和易武地区的明显不同,枝干更枯,更虬结,叶片数量更少,也更小。很多人认为这就是由诸葛孔明从四川带过来的“小叶种”,而越来越多严谨的人把它称为“小叶子”。小叶种的来历,众说纷纭,一直是个谜,但大部分传说同诸葛亮南征有关。
一说,诸葛亮班师回朝,当地濮人跟随,诸葛亮命他们睡觉头朝下,马向南栓,可他们方向搞反了,掉了队。诸葛亮回头见他们没有跟上,就撒下三把茶籽令他们安居。又说它们是诸葛亮南征时遗留下来的。行进中,诸葛亮突然不见了,找了两天才找到。诸葛亮不再收留当地濮人,赏给他们茶籽,让他们安居下来,以茶为生。
这种种传说,经不住推敲之处太多,更多历史学者通过研究各种史实甚至认为,诸葛孔明不可能到过西双版纳。茶叶的研究人员通过比对两地茶树除了叶面大小以外的其他特性时,发现它们和蜀地茶树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品种。组织“孔明兴茶”1780 周年纪念活动的专家张顺高老先生说:“孔明是兴茶,不是遗种,说遗种是错误的。”
当然,诸葛亮南征和蜀汉成功统治南中38 年,是汉文化第次大规模、全面系统地影响滇西南思想意识的时期, 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攻心为上”,兴茶的意义,来得比遗种深远。
按云南茶叶老专家张芳赐教授的说法,所谓的“小叶种”,其实还是云南大叶种群落中的成员。也就是说,这是因为茶树通过茶果进行的有性繁殖而产生的变异,属于“叶子长得很小的大叶种”。
这个说法听起来也不难接受,就譬如说一群身高一米八的东北大汉中间突然出现几个个子娇小的,倒也并非不可能。然而虽然都是小叶子,但小到“猫耳朵”级别的,整片茶地竟然也没有一棵。
不甘心,上曼拱。离开倚邦5公里左右就到达曼拱老街。之所以称为“老街”,是因为它兴于唐代,倚邦兴起之后,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老街。
老街很小,与唐代相关的旧物已经找不到了。居民新盖楼房的模样与倚邦街上的又有不同,简朴舒展,颇有唐风遗留。曼拱以东山上的茶园地名又叫“小茶园”,不是因为面积小,而是那里的茶树叶树身都小。
倚邦猫耳朵茶树。
终于在成片的茶园里,我们突然发现了它。株叶片小得简直像是在开玩笑的茶树。它的芽大约只有猫爪子的大小,展开的叶子只有指甲盖大。且速老,一芽二叶的尺寸,那第二叶竟然已经老至墨绿色,厚实而革质。更有些连一芽之后的一叶都老了。
当地人最不爱采它,采半天,只有一小点,且一片茶地里不见得有几棵,不知道够什么用。除非有“老板”指名要才会特地关注。
而秉承“寻茶”宗旨的我们当然雀跃着采了,采了许久,依照古法做了毛茶,共计一泡的量。焚香沐浴地泡了,正如许多前辈所说的:“好香好香!”一阵扑鼻的香过后,茶汤倒是无惊艳处,细细喝来,各种优点似乎都有,但似乎都跟它的体积一样,都只有一点点。
来源:茶源地理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1499219828489443.jpg 
 
 15411225351837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