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在存放中陈化变质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茶叶具有“后熟”的特点,即贮藏过程中茶叶的许多化学成分发生氧化作用,导致茶叶陈化和劣变。
造成茶叶变质的原因具体如下:
一是氧气,氧气会加速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的氧化,被氧化的茶叶冲泡后会变红、变褐,失去茶叶的芳香味。
二是光照,首先,光照会使茶叶的温度升高,这样会加速茶叶的氧化过程。其次,光照会使茶叶中的维生素C含量减少,会破坏茶叶的色泽和滋味,使茶叶具有“日臭味”。
三是水份含量的升高,茶叶中水分含的越多,化学反应也就越快,化学反应的发生会使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发生了变化,因此茶叶的质量也就难以保持,甚至发霉变质。
茶叶变质,“变”的是什么?
1、茶多酚的变化
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总称为茶多酚,一般来说,茶多酚是与茶叶的汤色和滋味关系最密切的成分,茶多酚的含量决定了茶汤的滋味浓度和收敛性、爽口度等。茶叶保存不当,茶中茶多酚氧化聚合,茶汤会出现褐变和劣变等现象。
茶多酚本身是无色的,但是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氧化、聚合,形成了茶黄素、茶红素等,进而变成褐色素,使茶汤颜色变得暗淡无光,同时它还可能进一步和氨基酸类反应,使茶汤的颜色和滋味劣变。
2、维生素C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它有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的作用,还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茶叶中也是含有维生素C的,而且含量很高,不过绿茶的含量比较多,像红茶因为发酵工艺,维生素C的损失比较大,含量也就相对低一些了。
维生素C是一种很容易被氧化的物质,越是高级的绿茶,所含的维生素C就越多,那么也就越是难以保存。绿茶中的维生素C如果能保留80%以上,那么绿茶的品质就不会发生变化,一旦降到了60%以下,品质就会发生劣变。
维生素C被氧化后形成其它物质,既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还会使茶汤颜色变成褐色,茶汤的鲜爽味也会丢失。
3、氨基酸的变化
茶叶中的氨基酸是茶叶有鲜爽感觉的主要原因,它是影响茶叶香气与滋味的主要生化成分之一,同时氨基酸对茶叶的色泽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和茶叶的品质是息息相关的。
茶叶在存放期间,氨基酸会和茶多酚类自动氧化的产物结合,形成一些暗色的聚合物,茶叶会变得暗淡无味,失去原先的鲜爽度。
氨基酸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氧化、降解和转化,储存的时间越长,氨基酸的含量下降得就越多,茶叶也会慢慢失去它的新鲜感。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