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8日
“一棵树”的荣耀之路 99绿大树(2)
为了能够做出最高品质的茶,叶炳怀找了勐海茶厂的苏品学先生,他可是位制茶选料的行家。 当时他有两吨多茶料已经收好了,大概是落水洞一带的茶品,后来再去看茶树,发现茶树相当雄伟。因此决定外包装就使用易武大树茶的模样当标志,就出现了绿大树包装的雏形。
叶炳怀、庄荣洁,这两个对茶都有高要求的人就这样不断地磨合,经过无数次的试茶和讨论,最终选定了两种毛料和包装纸,由勐海茶厂负责压制,第一个就是“99绿大树”,其实这只是一个别称,绿大树的正规品名为“易武正山野生茶”,总量约90件,另一个叫作99红印春尖,总量也是90件。
这批茶一批做好就运送到广州,整批货从1999年开始交第一批货,到2000年整批茶才全部交货。一批批茶回到广州根本无法区分全堆在一起,当时由于属于定制茶,厂里并不给大票和竹篓。因此就用了装盒装宫廷普洱的纸箱或是空白纸箱装运,也因此“绿大树”系列并没有大票和原件,当时除了饼,还有砖、沱、柱、三公斤的大饼等绿大树系列的茶品。
江湖救急的小插曲
如今回头去看,不禁感叹命运安排的机关巧合是如此严丝合缝。
适逢1999年,勐海茶厂陷入经济危机,甚至工人的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勐海茶厂面临破产关门的结局。刚上任的厂长阮殿蓉需要一笔大订单来力挽狂澜,让这个老茶厂免遭消亡之厄运。这一年也正是叶炳怀打造绿大树的关键一年,铁娘子阮殿蓉找到了叶炳怀,展示了老字号国营茶厂的优势,并委婉诉诸了当下困难。于是,叶炳怀马上来到勐海茶厂了解了真实情况后,留下一笔宝贵的预付货款,在关键时刻帮勐海茶厂解了燃眉之急。
之后,叶炳怀遍寻勐海茶厂,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料,后来他又亲自去各大茶山寻找好料,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总之,在成就绿大树的路上,又挽救了勐海茶厂,从此绿大树的身上又多了一层江湖义气,每每后来人说起绿大树的故事,叶炳怀对于勐海茶厂的江湖救急永远是这个故事里绕不开的情节。后来他和他的绿大树,人和茶的口碑就都这样无意之间给立起来了。
世事难料,然成就中生代标杆
然而,就是所有事情看似顺利的时候,2000年底,庄荣洁的身体出了问题。由于他患有僵直性脊柱炎,在一次物理治疗过程中,颈椎折断最终导致了瘫痪。家人赶紧把他从广州转移回台湾医院,之后这批茶品也陆续随他运回台湾。只是经过这一番折腾,庄家对于经营茶叶生意已经有心无力,再加上后续医疗费用的压力之下,庄太太就用很便宜的价格在台湾出售这批货。
由于第一批绿大树到货之后,品质精良,口感完全颠覆了庄荣洁对普洱茶的传统印象,他非常满意,于是很快就又委托叶炳怀订制第二批绿大树。然而疾病彻底压垮了这个爱茶的男人,第二批绿大树(00绿大树)虽然已经付款交货,因为还没有运回台湾,在2001年底干脆直接以原价回卖给叶炳怀。
很快,99绿大树开始陆续出现在台湾市场上,由于数量很少,品质极佳,包装又很有特色,种种原因,受到收藏家们的追捧,没过几年,绿大树价格便水涨船高,而当年回卖给叶炳怀的第二批绿大树也持续涨价,成了叶炳怀旗下茶品的标杆之作。
时隔十余年,99绿大树早已经上了神坛成了普洱中期茶中的代表作,时移世易,造物弄人,这段历史也慢慢从人们的记忆中湮灭,无限唏嘘与感慨早已随风飘散,而面前那碗色泽越泡越深的99绿大树用它那醇香迷人的茶汤,不断地引导我们去明白,它曾经是那段故事里的主角。
绿大树背后的故事固然令人感慨,它所代表的定制茶时代就如同美人迟暮,最终谢幕的结局然也是早已注定的。随着普洱茶的发展,知识的普及和消费者、茶友对行业认识的加深,普洱茶一众品牌崛起,相比茶企厂家更加愿意对自己的产品付出更多的心血,仅仅靠某个名人光环来营销茶叶的方式逐渐乏善可陈。
大茶企更愿意为自己的产品负责,而不是沦为代加工的车间,随着自身品牌含金量的不断攀升,更加会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品牌溢价,而只收取一定加工费用后就丢出去的定制品。
毕竟,市场推动着普洱茶快步的发展和前进,定制茶那惊鸿一瞥的时代,早已经成为普洱茶传奇中的一页,成了永远不可能重来的过往。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0年11月刊
文|水苍玉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