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云南七子饼茶 普洱茶饼中的小字辈
2022年02月28日

云南七子饼茶 普洱茶饼中的小字辈

 云南七子饼茶在众多的普洱紧压茶中,又以七子饼茶最为著名。普洱七子饼的历史,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真可谓一言难尽。诸位别急,咱们慢慢聊吧。
根据陆羽《茶经》中所提及的制茶法推演,唐代制出的就是紧压后的饼茶。与此同时,团饼茶也常出现在唐代茶诗之中。例如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便有“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的诗句。这里将茶雅称为“月团”,而计数的单位则是“片”。显然,卢仝收到的茶是紧压茶。从唐入宋,饮茶由煎茶法变为点茶法。紧压茶,却仍是茗茶的主流形态。
众所周知,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提出了“废团改散”的理念。他不仅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新王朝,也启动了中国茶史的新时代。自明代开始,流行了数百年的团饼茶开始衰落,本不入流的散茶逐步成为中国茶主力。
七子饼茶,虽可以说是上承唐宋团饼茶的遗风,但其真正问世的时间,却是相当晚近的事情。甚至于说,普洱茶饼的历史都不太久。
因为最早出现的普洱紧压茶,应该是团茶而非饼茶。
其中“蒸而成团”的工艺,显然就是普洱团茶而非普洱饼茶。
明清易鼎,普洱茶的制法似乎也没有发生变化。
由前文我们可以看到,清雍正时政府规定的销藏普洱茶的制式为“每七圆为一筒”。很多人就将这一条文献当作现如今普洱七子饼茶的最早记载,从而推断,普洱七子饼的历史起码应从清雍正年间算起。盛易祥。
我想其中恐怕有不妥之处。
首先,这里提到的是“七”而非“七子”,无法直接和如今的“七子饼茶”攀扯上关系。
其次,这里的普洱茶单位是“圆”而非“饼”或“片”。
清代进贡朝廷的普洱茶中,直很难找到饼茶的踪迹。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中写道: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
从晚清到民国,情况发生了变化。从现如今留存下来的所谓“号级”普洱来看,虽然仍称为“圆茶”,但其实就已经是茶饼造型了。新中国成立后制作的“印级”普洱茶饼,包装纸上也都还写着“中茶牌圆茶”的字样。
由此可见,“圆茶”的称谓从清代雍正年间口气使用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只是词语的内涵,可能已经发生了“由团到饼”的变化而已。到底什么时候,普洱从球形变为了饼状?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我大胆推测,时间节点应该是在晚清到民国初年。
我只知道,中国茶事的清雅传统,可谓荡然无存。纵观历代茶诗,优雅的茶名比比皆是。
普洱茶的先辈茶人,也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普洱圆茶,象征团圆吉庆。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1499219335797981.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