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赵晖 号雲山茶人 圆成號创始人,国家高级评茶员、国家高级考评员、国家高级茶艺师、国家高级品茶员、国家制茶高级技师 中国普洱老茶古董传承人 中国普洱茶博物馆馆长 中国普洱老茶学院院长 鸿庆昌传承人 普洱茶古法技艺传承人。
从认识普洱茶,到收藏普洱老茶,赵晖就像在和普洱谈恋爱。收茶的过程就像追求一个姑娘,遇到市场不好就像和恋人吵架一般生气:“但是吵完了还是爱,爱不释手。”
一块茶砖的故事
在收藏茶叶的十几年中,赵晖进行过一场又一场追逐,其中最艰辛的是收藏一批“文革砖”的经历。“那是我做过的最艰辛的一件事。”
“所谓文革砖顾名思义就是文革期间生产的茶砖,当年并不叫文革砖,文革砖是后人的叫法。”赵晖指着茶砖的小票说:“我收的这一批是1979年生产的,当年叫‘云南紧茶’,采用班章、易武、景迈的古树料,是专供西藏的一批茶。后来有将近一半流入了台湾。”小票上印着的藏语证明了赵晖的说法。
1992年,这批茶砖又从台湾回到昆明,但赵晖听说这件事已经是2002年,辗转多次终于知道了茶叶的主人,“他当时开价8000元一片,一共有500余片。”这对当时的赵晖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从哪里来400万呢?我整整三天睡不着觉,每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就是想把这批茶叶收回来。”
赵晖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追逐”,三天两头去找茶叶的主人。那人大概是对赵晖的执着无计可施了,终于在价格上做出了让步。但即使这样,赵晖还是四处借钱、贷款,“为了还债几乎吃了3年方便面。”
因为“文革砖”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留存量不大的特点,后来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仿品。但这些都逃不过行家的眼睛。“这款茶首先是小票没有压在茶砖里,市场上很多仿制品都不知道这个特点,把小票压进了茶砖里。小票的纸张也很特殊,使用的是六七十年代印刷新华字典采用的纸张,是国家统筹统购的,其他渠道很难得到。”赵晖对茶叶的热爱并不盲目,他清楚自己收藏的每一款茶叶的生产背景和历史渊源:“你再看背面的布纹,1980年及以前生产的茶砖、茶饼背面都是布纹,还有20颗背丁,每个茶厂使用的模具背丁都不一样,以及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老模具的特使形状,都可以帮我们辨别真伪。”
一种茶人的希望
在赵晖的收藏中,值得一说的不仅仅是这一批“文革砖”,几乎每一款收藏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上世纪80年代勐海茶厂的“大红印”,是首次、首批生熟拼配的普洱茶饼,“这种独特的配方采用了5/6易武古树纯料,拼配1/6人工渥堆熟茶,当年一上市就很受欢迎。到了今天,这批茶叶的市值是每片8-12万。”赵晖收藏的老茶还远不止这些,从清末民国至今的普洱茶他都有涉足,而且每次收藏的时候,他都把能够找到的现货全乎买入,甚至为了收藏茶叶卖掉了家里的房子。
“这些老茶收回来并不是为了卖。普洱茶一年茶、三年宝、七年药,老茶赛犀角。”十几年以来,赵晖从热爱普洱到创办圆成号茶业,由他手出售的老茶很少:“好茶可以与懂茶爱茶的人分享,但舍不得卖。那种感觉就像卖儿卖女一样。”
一位专程从贵阳打飞的到圆成号品尝文革砖的朋友在文章中写到:“茶气从上颌直抵前额,至后脑传递,此时鼻腔清亮,中椎的打通感明显,似乎打通任督二脉。”无论是汤色近宝石红,出9-12种香气的“文革砖”,还是汤色宝石红的“大红印”,都是那个年代茶业生产最高工艺的代表,时至今日,更是一茶难得。
赵晖说:“早年有种雄心,想成为云南普洱茶届最牛的人,甚至中国最牛的。现在知道这种想法不现实,但对普洱茶的热爱却已到了痴迷的程度。”在云南玩普洱老茶的圈子里,无论是收藏品种还是收藏数量,赵晖都是很引以自豪的。
“对很多人来说,花高价买一片老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我希望有一天在昆明有一家很大的茶楼,可以把这些老茶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可以按泡销售,这是多数人可以接受的。
现在的圆成号里有整整一面墙用来做老茶展示:“一个做茶叶的人,自己的茶庄一定要有不同年代的老茶,可以给客户做展示才有说服力,我们也鼓励茶友们自己买新茶回去摆放,我们可以直观的告诉每一个顾客,某一款茶放到哪个年代会成为什么状态。”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