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品质、口感往往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是其一,与后来的制茶工艺有联系是其二,与再之后的存储方法、冲泡技巧有关是其三。而随着喝茶的时间越来越长,喝过的茶品也趋于多样,我们发现它与天气也息息相关,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不定,制作出的茶叶自然各有异同。
我国毕竟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全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里出产茶叶的就有不少。而且茶叶的分布由南至北,受维度、温度各方面的影响,不仅是茶叶采摘前后有所差异,口感上也大不相同。那么我们如何区分不同季节的茶叶?不同季节的茶叶又各自具备怎样的特点呢?
季节茶叶之春茶
我们都知道由于气温、雨量、光照等季节条件的差异,茶树新梢的生长条件不同,各个季节的茶叶外形、内含物、品质和风味各有特色,其区别在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茶叶主产区最为明显。因而六大茶类里的绿茶是最能体现季节性差异的一种,普洱茶同样也是如此。
简单来说以节气划分的话,清明前至小满为春茶,小满至小暑为夏茶,小暑至寒露为秋茶。经过冬季的休息,入春后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因此春茶的芽叶肥壮,色泽翠绿,叶片质地柔软,滋味清新,香气浓烈。春茶的品饮价值与营养价值在圈子里也几乎是公认的好。
季节茶叶之夏茶
夏茶的生长季节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间,这一时期的茶树芽叶生长迅速,能溶解于茶汤中的溶出物质相对减少。因此也有传言说“茶到立夏一夜粗”,说的就是夏茶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过快,容易老化,因而茶叶香气不如春茶强烈,相较于春茶其苦涩程度也比较高。
外形上的夏茶往往条索松散,茶叶轻飘蓬松,茶梗瘦长,芽尖常带有茸毛,气味略显粗老。因为重量轻,故而冲泡时茶叶下沉速度较慢,香气难以提升。滋味苦涩,叶底薄而硬,顶芽较不明显,故对开叶相对增加,叶脉较粗,叶缘的锯齿状清晰可见。
季节茶叶之秋茶
秋天的天气介于春夏之间,既没有那么热,但也谈不上很冷,气候温和,可降水量稍有不足。而整体来看,秋茶的品质也确实是介于春茶与夏茶之间。要知道茶树经过春夏两季的摘采后,茶芽内所含成分相对降低,因此秋茶的茶叶论起滋味是较为平和的。
观察秋茶的外形,大多数的干茶叶大小不一,叶片轻薄瘦小,偶尔夹杂些许茶苞在条索中。而冲泡后的茶汤虽不如夏茶苦涩,但仍带有些微涩味,滋味淡薄,叶底展开后大小不一,对开叶多,叶缘锯齿状明显。香气虽也显得比较平和,但也有部分高香茶的出现。
春茶叶片鲜嫩,内含物质丰富,品质风味甚佳。但也要知道其他季节的茶叶也各有千秋,其实很难真正分出优劣。终归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爱茶的人不会排斥任何好茶。
来源:洱颂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