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普洱茶的陈化价值是是普洱茶的品质再造(4)
2022年02月28日

普洱茶的陈化价值是是普洱茶的品质再造(4)


二是普洱茶的后续发酵,即陈化的过程,对普洱茶香气的产生与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不同年份普洱茶芳香类物质检测中,发现了多种甲氧基苯类物质,这是因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乙-甲氧基-4-乙基苯等有微生物转移甲氧基阳形成的,是微生物发酵和氧化而形成的物质。
在普洱茶的陈化价值规律下,生茶会走向越陈越香
同时,普洱茶的香气也随普洱茶陈化的过程产生有序变化。以普洱茶生茶自然发酵为例,茶出现了部分“腐烂”。我们喝到“湿仓茶”感觉到的那种“湿仓味”,实际就是茶叶部分变质所产生的“霉味”。其实,就“湿仓茶”而言,香港绝大部分的存茶者已经放弃“湿仓”的做法,他们现在的存茶方式已有大量的改进。
所谓“干仓”的提法,是相对“湿仓”而言。因为真正的“干仓”是不存在的。普洱茶的陈化过程离不开“高温高湿”的环境,缺乏“湿”就会使微生物因缺水而消亡。而如果是“高温”而没有“高湿”相配合,就演变成了“干燥”过程,微生物会在高温干燥中更快地消亡。
这里,有两个课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窖藏的概念。著名品牌的葡萄酒与白酒在后续陈化中,基本采用窖藏的方式(白酒中也有洞藏的方法)。这样做的原因是控制陈化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形成可控的“恒温恒湿”现象。普洱茶也属于后续发酵的产品,如果借鉴这种窖藏方式,其温度与湿度的控制相比“湿仓”与“干仓”来得更科学,后发酵的效果也会更好;
二是“湿仓”与“干仓”的轮转模式。将普洱茶在一定时间采用“湿仓”的做法,然后通过除湿手段(如采用除湿机快速除湿),将“高湿”降低;这种“一湿一干”的做法可轮换进行,其时间比例可在3:1区间进行。
即“湿仓”的时间为3,“干仓”的时间为1。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轮转模式是在一个仓储地完成,绝非两个仓库----“湿仓”与“干仓”的不停搬运。
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同样满足普洱茶后发酵偏好“高温高湿”的特点性,发酵速度快;二是又通过间断的除湿,避免茶叶因吸水量过大而产生霉变,确保陈化的品质。
其实,围绕普洱茶后续发酵,很多人至今仍在探究,以期找出更科学的方法。
比如有些人把在广东陈化一段时间的普洱茶转移到相对干燥地区继续陈化(如长江以北地区),其陈化的效果比继承存放在广东的要好。还有些人提出,普洱熟茶在云南紧压成型后,不通过广东等“高温高湿”的环境,而是直接投放到相对干燥的区域存放,其“退仓”的效果比“高温高湿”地区效果更好。
笔者在北京及东三省的一些地区接触到这样的实例,通过简单的比对,发现汤色的通透度、入口的滑感和特有的沉香味,都反映出最佳的陈化效果,这与笔者前面提到的“湿仓”与“干仓”的轮转模式有些相似,但只是这种实验还需一段时间验证。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7581787_115206538179_2.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