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生产的一提紫票福元昌号,在2019 年东京中央举办的《一期一会听茶闻香》普洱老茶专场上以26320000 港币成交,成为了有史以来最贵的普洱茶。
30年前生产的三饼八八青7542青饼,在一次拍卖会上以420000元的高价成交。
20年前生产的一件2003年大益六星孔雀青饼,最疯狂的时候也被炒到过70000000元的天价!
这些都是什么类型的普洱茶?为什么能卖到这么贵?普洱茶界常说的号级茶、印级茶等都是什么意思?
受茶友所邀,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再来科普下不同历史时期普洱茶的名称,由来和名茶。
老茶之巅:号级茶
号级茶,也叫古董茶,贡茶,指的是清朝末年至建国之前,由云南各茶山豪强势力控制的私人茶庄所生产的普洱茶,此前多次打破茶品拍卖纪录,百万元一片的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号等茶品,就属号级茶之列。
(注:有说法认为号级茶的生产时期前应追溯至清康熙五十五年,普洱茶荣列贡茶时算起,实际上因战乱等原因,号级茶生产亦有诸多断代史,1900年以前生产的号级茶几不存世,为方便茶友记忆,这里采用主流说法)
号级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普洱贡茶时期,为了保证贡茶的有序生产,清朝还专门设立了普洱府这一机构,来控制普洱茶的采摘和制作。普洱贡茶让普洱茶走向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也造就了声名赫赫的古六大茶山,分别为:易武(古称漫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
知识延伸:清朝贡茶风靡京城,引领首个普洱大时代。
六大茶山之首的易武,更是如日中天,道光年间至民国初期的这近百年时间,易武茶业兴旺发达,茶庄茶号遍地开花。这些在易武的茶庄和商号,就是号级茶的主要制茶者。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有宋聘号、同昌号、同庆号、福元昌、车顺号等等。
知识延伸:古易武:从无名的移民之城,到古六大茶山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受生产条件限制,连手工薄棉纸都属于费时费力的“高级货”,很多号级茶的包装都十分简单,一般最外边用笋叶包装,包装顶上印有茶号标志,里面为用石磨压制的裸饼,不像现在一样有棉纸包装和内飞。
而有无复杂图样,也是识别号级茶年份的辅助手段之一,20世纪30年代前后勐海崛起,各地资本才纷至沓来,茶庄生产用上了机械印刷设备,各家茶庄的内飞上也才出现了各类板式精美的复杂图样。
20世纪40年代,号级茶时代进入末路。1942年,衰退的倚邦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1942年攸乐叛变,攻入倚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临走前还放火烧毁了这座拥有数百年历史,地位尊崇的古镇,据说这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不仅让镇上的木制建筑灰飞烟灭,还直接导致了倚邦茶山的衰亡。
于此同时,太平洋战争爆发,缅甸沦陷,要道被毁,云南边境屡遭空袭,瘟疫横行,货币混乱,通货膨胀,茶庄歇业,茶厂停摆,茶园荒废,云南茶叶生产大幅衰落。
1949年,时代的车轮碾过了易武。1949年国民党93师溃退至金三角地区前,在易武反复劫掠和纵火焚烧,世代经营的茶农被迫迁徙,盛极一时的号级茶庄破产倒闭,繁荣的普洱重镇极速衰亡...
知识延伸:民国末年普洱茶秘史:六大茶山衰落,号级茶庄消亡
精神旗帜:印级茶
如果说号级茶见证了从清朝到建国前的普洱界兴衰,那建国初期至70年代初这段时间,就是“印级茶”的时代了。说起印级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八中茶”。所谓八中,是八个呈包围形式的中字,把茶字围绕到中间。
说到印级茶,即不得不提到八中茶商标的创制,1950年3月,云茶司及四大茶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管会接管,而后中央在北京东安门大街29号成立了新的中国茶业公司(以下简称中茶司),由吴觉农先生(被后世誉为当代茶圣)兼任总经理一职。
考虑到这些分公司原来都属于旧国民政府,成立初期返聘来很多茶叶人才也与旧中国茶叶公司有关,吴觉农先生提出,中国茶叶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经过公开征集和修订,1952年7月,中茶司正式启用新设计的“中茶牌商标“,其造型为八个红色的中字,围绕着一个绿色的茶字。
八中茶的商标由谁设计?目前可信度最高的说法是被誉为“国家形象设计师”的周令钊先生,他参与设计的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徽、中国政治协商会会议会徽、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巨幅画像、八一勋章等。在八中茶商标的创制中,周令钊先生担任了“提供技术意见”的角色,在定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看到这里,有茶友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既然八中茶是“红中绿茶”的形式,那全部采用红色版面的大红印又是从何而来?这其实是因为当年信息传达不到位,印刷不规范造成的。
知识延伸:抗日时期已有中茶红印?台湾茶书中的那些民国历史是真是假?
1955年7月25日,云生[551]字第661号《为检寄中国茶业公司正商标图案由》中提到“查我属各厂在过去所用的中茶商标有随意绘制,未按图案规格...应将改正等情通知你处,将现用商标进行检查核对...已印就部分为了节约,避免浪费,尽量做内销使用,不能再做外销商标...”
在这则公文中,省茶司明确说明了被后世称为大红印的红“茶”红“中”绵纸是不符合生产标准和商标规范的误印,为避免浪费,以及茶品销至海外后引起误会,省茶司还强调了“尽量做内销使用”。
因此,绝大部分“大红印”,都应是在1955年7月25日通知下达前,就已经销至以香港为主的海外市场了,这印证了台湾茶书中标注的“大红印为50年代初期生产”,也说明了这些误打误撞下的茶品,当年的数量绝对不会太多。
知识延伸:售价百万,邓时海背书的金山楼红印,不过是子虚乌有的故事
台湾茶书中以字体和版面细微差异为依据而作的大红印家族合影,其中又有多少真品?
问世于建国初期的印级茶,已经历经了七十余年的岁月洗礼,如今的地位极高,隐隐有普洱发展精神旗帜的趋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大红印”,还是印级茶”,这些名称都是90年代后才兴起的叫法。
历史上曾生产过红印沱茶与大红印,并不代表所有大红印都是这一时期生产的正品;假大红印等茶品的横行,亦无法证伪这段生产历史,需辩证看待。
知识延伸:云南茶人证伪过的50年代大红印与红印沱茶,真的是无中生有的假茶吗?
中流砥柱:七子饼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云南并没有取得茶叶自主出口权,普洱茶的外销产销格局,主要由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把控,为供应市场,广茶司也会收购部分越南北部的茶叶,一起进行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