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绀青大蓝印,90年代普洱茶蓝印系列的开山之作(2)
2022年02月28日

绀青大蓝印,90年代普洱茶蓝印系列的开山之作(2)


牛屎饼的原料主要来自易武,外包装图案使用了“云南七子饼茶”和“八中”商标。受限于当时的印刷水平,八中商标中的绿色“茶”字是手工盖印上去的,颜色并不均匀。
值得注意的是,牛屎饼继承了“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公司”的正规血统。1991年11月,经贸部对中土畜总公司所属公司更名进行了批复,将“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更名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公司”。更名后,勐海茶厂等企业却一直沿用之前的名称,包装上依旧是“分公司”,未对名称进行同步更新。富华公司作为省茶司的直属单位,在生产这款定制茶时执行了更名后的公司名称,将包装改成了“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公司”,牛屎饼也由此成了为数不多的不是“分公司”的90年代早期茶品,是这段普洱茶历史的物证。
70多吨原料花了80多万的收购款,对当时的富华公司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款项,不过这两批茶品卖给客户时的价格也不低,高达28港元/公斤,当时勐海茶厂的7542青饼才15港元/公斤,能卖出这样的价格已经是非常高了,从中足可见客户对这两款茶的品质认可。
绀青大蓝印的高级感
大蓝印系列包装图案整体模仿了印级茶风格。其中绀青大蓝印的深蓝显紫,颜色深沉含蓄,给人一种高级感
大蓝印并不少见,不同年份的大蓝印也喝过几次,不过当我第一次手捧绀青大蓝印,近距离地细细观赏它时,从包装的纸张、字体、颜色,到茶饼呈现出来的油润色泽,都给我一种难以言状的厚重感和高级感。
有了牛屎饼的压制经验,到压制绀青大蓝印时技术显然成熟了许多。从这个角度看,绀青大蓝印是牛屎饼与大蓝印系列之间的衔接性产品,既有牛屎饼的特征,又是大蓝印系列的开山之作。
绀青大蓝印的原料,主要来自勐海布朗山的班章一带,并混有部分勐宋茶区的原料。针对2000年前后一些中老茶在宣传中称用了班章料、易武料的说法,张勤民中肯地认为,以前做茶都是到处收料来拼配的,所以其中混有这些名山头的原料是有可能的,从宣传的角度来说也没错。
回顾这段历史,张勤民说定制茶的生产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最先生产的牛屎饼没有内飞,但放了内票;接下来生产的绀青大蓝印,加了内飞但没有内票;再后来生产的鬼蓝印,就内飞、内票都有了。在张勤民的印象中,20世纪90年代富华公司接到的定制茶最大单子,是后来的鬼蓝印和红印。
按客户的要求,整个大蓝印系列的包装纸图案,实际上整体模仿了印级茶,上方印有繁体的“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下方是繁体小字“中茶牌圆茶”,中间是中茶牌的商标,不同之处是色调统一为绀蓝色。也因此,大蓝印系列与牛屎饼一样,坊间也有个“雅称”叫“鬼蓝印”。定制的客商希望这批茶能成为新一代“印级茶”,因为当时市场上50年代的“印级茶”已卖出不菲的价格。
或许是大蓝印在2000年前后都有生产,而且产量还不小,使得其受追捧程度不如88青、96真淳雅、99绿大树等这般高。不过,香港客商最早定制的大蓝印经过20多年的消耗,市场上已经难觅芳踪。随着人们对不同年份大蓝印品质的了解加深,以及机缘巧合之下一批留在昆明存放的产品所呈现出来的优异品质,1995年定制的大蓝印被重新命名为绀青大蓝印,并从该系列产品中脱颖而出。
那么,如何快速识别绀青大蓝印与同系列其他大蓝印产品之间的差异呢?经过几位行家的总结,虽然表面看上去都差不多,但绀青大蓝印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绀青大蓝印使用了绀青色印刷,深蓝显紫,颜色深沉含蓄,给人一种高级感。后来的鬼蓝印只是深蓝,差点紫的气韵。从包装棉纸来看,绀青大蓝印的棉纸,也要比后期鬼蓝印的棉纸显厚,且不那么透。当然没有对比的话,这两方面都不容易识别。
二、绀青大蓝印的包装纸,可能采用了传统的雕版印刷,不少包装纸上会有印刷时油墨留下来的墨迹,部分文字边缘也有可能是局部地方油墨过重的缘故,出现油墨浸染的痕迹。后来的产品采用机器印刷,所以没有印刷上的瑕疵。
三、绀青大蓝印为石磨压制,由于压制工艺还不完善,茶饼背面有明显的布纹痕迹,甚至用手都可以感觉到这种痕迹。这也是鉴定绀青大蓝印与鬼蓝印很重要的一个特征,2003、2004年鬼蓝印,饼面已经很平整了。
四、绀青大蓝印的棉纸包装内没有内票,鬼蓝印透过外包装纸就能隐隐看到内票。
五、绀青大蓝印的内飞是整个外包装图案的缩小版,也就是说内飞的图案与包装纸上的图案、颜色是完全一致的,后来的产品内飞上只有“八中”商标图案。这个是最做不了假的,难点在于内飞有时会被压进茶饼里面,使得我们在判断时看不到。
绀青大蓝印茶饼的外包装和裸饼。作为在牛屎饼之后压制的茶品,绀青大蓝印的外形要规整了很多
一款中老期普洱茶,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离不开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客观公正的审视态度。大蓝印系列本已是经典,时光流转与昆明干仓的融合,则让绀青大蓝印在经典的基础上,给了我们一种惊艳。
立冬那天,阴冷多日的昆明突然晴开。方一知先生约我去他的工作室,喝一个“90年代定制的山头茶”。到了一看,竟然是我刚写完初稿的绀青大蓝印。欣喜之下,再次从头到尾细品了这款大蓝印的开山之作。
绀青大蓝印瑰丽而迷人的汤色和叶底,经过20多年的昆明干仓陈化,绀青大蓝印的叶底已呈褐色,且较为油润
香在味中,味在香里,是我对绀青大蓝印的最深印象。这款茶入口之前是深沉的木香,前段展现的是苦杏仁味,后段则是浓厚的木质香,中段则交替呈现。最能打动味蕾的是厚度和冲击力,茶汤醇厚饱满,前、中段肆无忌惮地侵袭着味蕾,给人带来较高的品饮感受。喝完后,又有盈盈的苦韵在口腔中萦绕,这似乎也佐证了绀青大蓝印的原料以布朗山班章一带为主
原文刊载于2022年11月《普洱》杂志(总第169期),图文作者段兆顺,原标题为《从牛屎饼到绀青大蓝印》
文章来源:中华茶友会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cha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