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滇红茶:新品种与老品种的交锋从未停歇
2022年02月28日

滇红茶:新品种与老品种的交锋从未停歇

 滇红茶发展80多年,按树种和工艺不同区分的茶叶品种虽然繁多,但都归属于两类,新品种和老品种。在历史演变中,滇红茶新老品种的交锋从未停歇。从种植、品饮区别到价格翻转,我们都能从中窥见茶叶市场发展演变的脉络。
1950年,滇红茶厂被统一收归国有,当地茶科所开始推广种植茶树,这些茶树我们称为老品种,也叫群体种。当时的栽培技术并不先进,也还没有培育出其他品种,因此推广的老品种以本地的凤庆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和混生野树茶为主。种植方法为茶果直播,也叫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的茶树密度较低,茶园与森林混生。因为有性繁殖,每一棵茶树的性状都不尽相同,而且老品种茶树抗旱性、抗虫性强,滋味更饱满。茶树根系发达,对土壤深层微量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强。制作工艺重揉捻,导致老品种滇红茶喝起来有微微酸味,滋味比较浓郁。此外,老品种采摘困难,茶芽之间大小颜色不一,相对来说产量也偏低。
新品种的推广大致始于2000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民营资本的加入,茶科所开始大量研发新品种,以大幅度提高滇红茶的产量和成品质量。其中有我们熟悉的云抗10号、清水3号、凤庆7号和凤庆9号。这批新品种采用无性繁殖的扦插种植方式,有针对性地强化茶种优势、弱化茶种劣势,较好地保证了红茶成品产量和质量。新品种茶,外观统一均匀,制成的红茶芽头更大、更显毫,喝起来更香甜、苦涩味更低。
截至目前,凤庆的老品种茶园占凤庆总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二,新品种则占据余下三分之,二者一直处于对抗状态。
2010年左右,新品种如凤庆7号、凤庆9号等新品种红茶在市面上更受欢迎,原料价格高出老品种红茶整整一倍。因为新品种制成的红茶芽头肥大、显毫,外形更加好看,品尝起来甜度更高而苦涩感弱,比起老品种更符合彼时消费者的审美与口味。盛易祥。
到了2020年,新品种的原料价格基本下降了50%~70%,老品种的滇红茶原料价格则上涨了50%~100%!也就是说如今新老品种滇红茶的价格基本持平。而其中一些荒野或减少修剪后长高的老品种价格甚至比新品种更贵。可以说,10年前消费者对红茶的审美和10年后的今天截然不同,甚至是180度的大反转。滇红茶的新老品种原料价格的变化,也代表了品饮市场的需求与审美变化。
有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就是马克斯·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提出的“工具理性”。所谓工具理性,就是通过理性思维和科学技术手段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实现人们的某种功利目标。就像工厂中的生产流水线一般,我们不断提高其生产效率,重点关注具体指标和可评估的参数,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成本达到目的,而不去考虑这样的行为是否有情感温度,所以工具理性也叫作效率理性
以滇红茶来说,新品种的研发和种植便是工具理性的产物,讲求效率,一年可采多次,并很好地满足了当时人们所追求的标准、量产、美观。
但10年后工具理性趋势的翻转,则符合了韦伯提出的另一个概念“价值理性”,它指的是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做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简单而言,就是强调行为背后真正的价值和含义,强调精神领域的东西。这10年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关注点便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历史和人文的东西。
有性繁殖的群体种,虽然有诸多劣势,但其生长时间更久。一杯茶中沉淀着其生长近70年的历史,这是新品种无法替代的。老品种有更加丰富的滋味,不像新品种红茶那样香甜、清晰、直接,感官刺激也不那么强烈。老品种的酸味,需要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其美妙。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并不绝对对立,也不定有好坏之分。现代社会,工具理性明显处于上风:推崇工具理性促使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对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使手段成为目的,过度追求茶叶产量使得中国人的这杯茶里越来越缺少精神性。
滇红茶新老品种之争,既是审美的流转,也是人们在时代浪潮中前行方向的不断调整。韦伯曾说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应该是共存且互为前提的。一杯真正好的滇红,需要兼具二者。
四川盐边古称大笮,即笮山若水,境内百灵山茶区海拔4185米。岩岫之多,林泉之富,有“峰飞佛国、洞托仙都”的赞誉。这里生态良好,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攀西亚热带高山茶区。国胜红茶是全发酵茶,以适宜制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外形条索紧结,干茶色泽乌润,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
来源:PZH龙泉茶庄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滇红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1499219335797981.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