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贡茶”亿兆丰、1968年的文革砖、80年代的冰岛古树茶……这些“老茶”的名字听起来很吸引人吧?有些老茶友可能会一笑置之,但对刚接触普洱茶的朋友来说,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实际上,这几款茶品都是明显的假茶。
今天,皓森就来为大家逐一揭开这些假茶的真面目。
假茶代表之一:亿兆丰
“亿兆丰”的风波起于2014年。当时,一位北京老哥声称在收藏古董时,偶然“发现”了一批清朝贡茶。这茶一出场就吸引了无数关注,而这位老哥更是宣布可参加茶会,品鉴费高达16万元一场。尽管价格堪称天文数字,但依然吸引了不少人,其中甚至包括央视导演。
有茶人回忆,这款所谓的清朝贡茶,用的是羊内脏一类的兽皮包裹,包装上写有“亿兆丰”的字样。泡出的茶汤浑浊深红,闻起来还有一股让人不适的味道。据说,这是因为假茶制作时,仓储处理不到位,导致茶叶产生了明显的湿仓味。
后来,“亿兆丰”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北京某“中国茶博物馆”。看上去十分正规,但其实这家博物馆是私营机构,与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毫无关联。从这两次登场来看,“亿兆丰”离清朝贡茶最近的,大概只有它的高价格了。
这之后,“亿兆丰号”更是遍布全国。从朋友圈到古玩市场,甚至一些电商平台,假茶包装五花八门:有羊皮包的,也有瓷罐装、棉纸包甚至描金盒子装的。然而,所谓的“亿兆丰号”,其实都是假货。
电脑字体的“文革砖”
“文革砖”是另一种常见的假茶。这类茶品标榜生产于1966年至1976年间,包装上经常出现“为人民服务”“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普洱茶生产”等标语。乍看有“文革风”,但仔细一瞧,字体是现代电脑字体,纸张也是全新的。这些细节无一例外都暴露了它们的假身份。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真正的“文革砖”呢?从理论上讲,“文革砖”通常指的是1966年至1976年间生产的滇青类砖茶。其主要市场是边销茶,包装以八中商标为主,图案非常简约。
关于“文革砖”最早的记载,出现在1995年台湾茶人邓时海先生的书中。他提到一款内飞上印有“云南省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字样的茶砖。这种说法乍一听有些道理,因为“革命委员会”确实是文革期间的组织形式。然而,在那个极左思潮盛行的年代,把“革命委员会”字样印在茶砖内飞上,等同于冒犯权威,极有可能引发批斗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根据业内老人的回忆,“云南省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确实是当时的一个组织名称,但更多出现在公文公告中,而非茶砖包装上。而且,在文革期间,生产秩序因社会动荡受到严重干扰,无论侨销还是边销茶的生产都陷入停滞。因此,所谓的“文革砖”是否存在,至今仍是一个谜。
80年代古树茶
如果说“亿兆丰”和“文革砖”在历史中还存在一些历史空子可钻的话,那么如今市面上那些层出不穷的所谓“91年樟香古树茶”或“80年代老班章生茶”,显然已经完全背离了行业发展的实际历史。
这些所谓的“古树茶”,大多以散茶的形态出现。有些茶品还会在包装上仿画著名的“绿大树”图案,而有的则打着“茶农自制”“私藏限量”的幌子,宣称因为没有进入市场流通所以价格便宜,且在其他地方买不到。看似说得有理有据,但只要仔细观察,包装上大大的“古树茶”字样,早已出卖了它们的虚假身份。
目前,关于最早使用古树料制作茶品的具体时间,行业内并没有确切定论。然而,最早在包装上明确使用“古树茶”字样进行宣传的茶品,被公认为是1997年由何仕华先生监制的一款古树茶。可以说,在这之前,市面上并没有任何带有“古树茶”标识的茶品流通。这一点,足以帮助我们识别市面上那些标注了不合实际年份的所谓“古树茶”。
假茶,请勿上当
喝茶最重要的是真实!只要茶友们能够抵住“贪小便宜”的诱惑,放弃抱着“捡漏”的心态,不喝也不购买来路不明的茶品,相信这些赤裸裸的假茶,终将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来源:皓森 老茶研习社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