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高端古树普洱熟茶才有的口感
2022年02月28日

高端古树普洱熟茶才有的口感

前天品鉴了17年冰岛熟茶,所引发的思考。醒茶一遍,第二遍开始喝,除了醇厚的口感,还有一种喉咙之下彻底打开了的通畅,细细品酌,对比和我以往喝过的任何一款熟茶的区别。今天分享思考的第2个问题:即:如何判断普洱熟茶的品质,高品质的熟茶,应该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有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茶界流行一句话,茶无上品,适口为珍。初听到这句话时,我知道很扯,但不知道哪里扯。刚做茶时,对品质的理解,是极为初浅的。那会总是想,如果一个有钱人,刚开始喝茶,那他适应的,就是一个很初级的茶,要不要卖一个高价钱给他。如果一个很资深的茶客,喝茶的品位很高,但没有购买力,该怎么办。抱着这种念头,业界一个卖低端茶为主的同行,七子饼成本15-50的那种。我疑惑他们的生茶,在面对一个有钱人时,为何不卖高一点的价格。顺便说一句,今天抖音等直播带货,把烂茶卖高价。因为这些客户跟我刚入行一样,对茶没有理解,所谓的教智商税。随着对茶了解的深入,从烂茶到好茶都品鉴归过后,慢慢总结出一点:好的茶,吸收了天地自然的精华于一身。它不认人,不管你有没有钱,好茶有它自身品质的基础。好茶,即美食。遵循美食的价值规律。回到这个常识,再来品茶,脱去人为赋予的各种外衣,茶,一下就变得简单了。一个茶,处于哪个品质级别,有一些相应的特征呈现,就拿熟普来说,高级、中级、初级会呈现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看口感的舒适度,看持续喝对身体的友好度,及长久喝对身体的负担压力,是不同的。回归到源头,就是大家常看到的,比如树龄、茶种、种植方式、生态、工艺等一系列指标的构成,具备某些指标的茶,成品等级也不一样。如果不追根溯源,我们会被表象的东西套住,真正去买回来时,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作为茶客,是不可能掌握那么复杂的变量的,因为每一个变量的组合,都会得出一个品质级别来,但回到最初始的对一款好茶的常识内,发现鉴别好茶也没那么复杂。万物归宗,茶和任何植物美食一样,都是大自然孕育的成果,多感受自然,多品鉴不同的植物美食,自然知道好茶是什么样子的。今天的熟茶,是颇有代表性的一款,8年陈期,拼配熟料,在口腔内的感受,超越最近品鉴的几款茶,遂让我有了一个关于熟普不同等级呈现的品质特征的思考。这让我想起做茶这些年,跟着业内资深茶农学习的日子,最好的茶,在口腔内,是感觉不到舌头的。今天这款熟普,不仅是感觉不到舌头,而且整个口腔都是自由的、舒适且开阔的,口水在舌苔底下如泉水般涌现。喉咙之下的开阔感,让我想起水墨画的晕染,主体未到之处,隐隐有韵味浸染到周围,形成一圈圈确实存在,又不好捕捉的美感。有点类似于我们形容一个人的松弛感。但词汇,在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面前,始终是有限的,当我们说出一个词汇时,这个感觉就有点被定向了,限制了它真正不能被表达出来的部分。而不说这个词汇,又没有更好的表达。所以,我姑且说之,你姑且理解吧。切实的味道,还需要你的舌尖去碰触,蕴化出真正属于你的味道。唯一的场景、唯一的空气、唯一的手法,唯一的时刻,和口腔碰撞出来的,独属于那一刻的触觉感受。这也是喝普洱茶的妙处,我们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如果细细揣摩,总有它的不同之处。茶香,在不同的气流和温度下,释放的味觉也会有所不同,而我们口腔内的微生物结构,在这些外物的加持下,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归纳一个词:就是生津。记得之前有个茶友说过,对我们家古树红茶念念不忘,有喝普洱的味道,超越他以往喝过的所有的云南红茶。这几年,我一直试图去理解他所说的,有喝普洱的味道,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味道?这一两年,随着对茶的深入,慢慢理解了他的要旨,就是生津。我们容易感受到一款茶生津,通常是生普。因为人们传统的习惯,总是把最好的普洱茶原料,用来制作生普。在其它茶类里,比如熟普和古树红茶,感受不到生津,其根本,还是原料档次不够。这两类茶,工艺上相比于生普,制作门槛更高、风险更大,稍有不慎,就会把茶做废掉。降低风险的办法,就是用稍次一些的原料。但是这些年,工艺的精进,对品质有执念的制茶人,都在一点点提高古树红和熟茶的原料门槛。这也就有了茶友说的,在我的古树红上,喝到了普洱的味道。也就是生津的味道,这是只有高品质级别的普洱,才会出现的味道。原料品质,是普洱茶的命门,是大自然直接孕育的成果,在如今生态年复一年被破坏的情况下,这个显得更加稀缺。所以,高品质级别的熟茶,首先得选高品质的原料。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A01357090-5.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