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塘位于茶马古道旁,商贾马队往来交易,正气塘茶叶自清朝起就已经声名远播。
01勐库河从北向南流过,将勐库坝子分为东西两边,西边的茶山叫西半山,东边的茶山叫东半山。
西半山上有冰岛、南迫、地界、懂过、小户赛,等。
东半山上有坝歪、糯伍、坝糯、那蕉、正气塘,等。
正气塘,本来叫做瘴气塘,传说有巨大黑蟒在塘中盘踞,是一个有数百年历史的拉祜族寨子。
1903年前后,勐勐(现今双江勐库)的拉祜族因不满汉族欺压爆发起义。
因地处勐勐至临沧的咽喉要道,勐勐地方管带彭琨带兵进驻当时的瘴气塘村。为振官威和士气,彭琨将瘴气塘改名为正气塘,沿用至今。
汉族军队进驻扎营之后,世居的拉祜族迁往相距只有三公里的另一个拉祜族寨子:小村,先民种下的古茶树留给了正气塘后来的汉族人。
正气塘、小村一带的古茶林,海拔约1900米,土质为黄砂壤,日照充足,年降雨量约1200毫米,是勐库东半山海拔最高的寨子。
因其茶汤甘甜质厚,有些酷似冰岛的冰糖蜜韵,进而有着“小冰岛”的美誉。
正气塘古树茶位于东半山,故而在茶叶特点上也存在着勐库东半山的共性。因向阳而生,所以苦重而涩轻,质醇而香扬。再加上由于正气塘的海拔较高,故而汤感滋味更为饱满,茶气也强烈、喉韵深远,绵绵而不绝。这一点可谓深得冰岛茶的风格,小冰岛的外号就这么来的。
正气塘茶种为勐库大叶种,以藤条系为主,因此正气塘普洱茶条索壮实,芽头肥硕显毫,内质丰富,但产量却相对稀少。
藤条茶不是茶树品种名,是一种茶树采养方式。保留顶端优势,除枝条顶端新梢外,其他侧枝芽和新叶全部采净的采茶方式。
所谓藤条茶即“留顶养标”,采摘鲜叶时采用“修采”方式,只留1-2个芽头,芽头两边保留2-3片嫩叶,其余的鲜叶全部采摘完。经过长期以往的采摘,茶树就逐渐长成树缠藤,藤缠藤等根深冠大的“藤条”样貌。
老茶客常说:“茶中若有花果香,千金不换”。
好的红茶茶总与花果香气深度绑定。这解释了为何顶级的古树日晒红茶多出自生态纯净的高山茶区,每一缕花果香都是自然与匠心的双重馈赠。
02日晒红茶为云南传统工艺,是云南传统晒青与日晒白茶工艺相融合、衍变诞生的一个新茶类,茶农们便采用普洱茶中“日光晒干”的干燥工艺加工,逐渐形成一种特殊工艺的红茶,而这个工艺也被茶农世代相传。
与烤红的制作工艺不同,晒红将最后一道工序高温烘焙改成了和普洱茶一样的日光干燥工艺,工艺区别如下:
传统红茶: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塑形→烘干→红毛茶→精制→高温烘焙→成茶。晒红工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塑形→烘干→红毛茶→精制→日光干燥→成茶。
晒红由于没有经过高温烘焙这道工艺,茶叶中酶等活性物质没有被破坏,多酚物质等内含物质还有转化空间,因此会越陈越香,同时具备了烤红和普洱茶的优点,花香蜜韵、香甜润厚、回甘浓滑,别有一番风味。
古树红茶,不需要杀青,这是从正气塘采回来的古树鲜叶,要把鲜叶进行萎凋。
当叶片被采摘下来后,就不再进行光合作用了,但是会发生呼吸作用来分解糖。分解糖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这使得叶片的温度上升,叶片变得柔软,也就是萎凋。
萎凋到茶梗变软折不断,青味褪去,果香蜜香隐隐出现的时候,就可以把鲜叶进行揉捻。
揉捻搓成条后,放到竹筐里发酵,当温度达到22-26℃、湿度85%的精准环境下,才能激活花果香前体物质的定向合成。
多酚氧化酶就开始工作,进入红茶的氧化发酵过程,当发酵到花香、果香、蜜香异常浓郁的时候,就可以把茶叶拿到阳光下晒干,古树晒红就制作完成了。
03太阳晒干的红茶,温度比烘焙的要低,保留了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可以完成后期转化,长期保存,越陈越香。
条索紧结显毫,茶汤澄澈透亮、金黄偏红,口感香甜柔润,气足韵远,润而不燥,果木甜香。
还有甜纯的野蜜香,气足韵远,能品鉴到置身于森林之中太阳的味道,沁人心脾,喝一口仿佛咬住春天最甜的那缕阳光。
醇厚的茶汤像把云南的日光都藏了进去。盖碗一掀,果香韵感扑面而来,不争不抢,却自带光芒。茶汤滑过喉间,舌尖泛起山泉般的清甜,鲜活自然的清香扑鼻,回甘如晒饱太阳的果实暖融融地化开。朋友笑说这是"茶中向日葵"越喝越明亮,连心情都跟着灿烂起来。
如何识别真正的顶级花果香——透而不艳:香气清透似山泉,绝非香精调制的甜腻感——落水生根:茶汤咽下后,口腔持续萦绕果香回甘。——冷热双馥:热嗅花香奔放,冷杯果香清幽。
高级的茶香 是土地与时间的诗
从一片茶叶到一盏茶汤花果香的诞生需要:
超过100年树龄的古树提供物质基础18-24小时的精准萎凋自然发酵控制10年以上制茶师的手感经验
正如日本茶人千玄室所言:
“顶级红茶的香气里,能听见森林、云雾与匠人呼吸的和鸣。”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除了抬头看看花也别忘了低头喝喝茶
附:数据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红茶香气形成机理研究》(2021)福建农林大学《环境因子对红茶香气影响实验》(2020)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23年中国高端茶消费白皮书》iTQi国际风味评鉴所2023年评审手册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