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花香、果味” 两款极致熟茶,再谈氧化问题
2022年02月28日

“花香、果味” 两款极致熟茶,再谈氧化问题

前面两次讲氧化的问题,我发现我还是把问题想简单了,大家如果没有大量样本的基础,的确要一下子喝明白,乃至上手鉴别老茶,还是有难度的。尽管在我看来,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老茶”,都是一口假,而且我也可以很明白的告诉你,假在哪里,但你如果没喝懂这个氧化层,对你还是很难,还在那里反复琢磨什么包装,什么故事,那些都是扯淡的,学了越多越糊涂。

尤其是现在很多大品牌都开始进入假老茶领域了,如果靠你想象的那点社会经验做表面分析,而不是真正搞懂鉴别的关键,被割韭菜是轻而易举的事。

这次我们换个角度来理解氧化,通过两款熟茶来反过来看这件事,看看能不能有启发,我做事只求随缘尽力,多少人能明白,看造化吧。

| 熟茶的坐标要准确理解一件东西,需要放在一个坐标系里面,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这个东西在哪个层面,哪个位置。熟茶也是如此。我们经常听到“轻发酵”,“慢发酵”,“几成熟”,如果不界定在某个坐标系里,其实也是一头雾水。

其实这里面包括两件事,微生物发酵和氧化,但是因为在茶行业,氧化也常被称为发酵,所以经常被混在一起。

之前我讲了“干仓怕氧化”,很多茶友没有完全理解,以为氧化是不好的东西,其实并非如此。氧化是转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氧化不断加深,汤色才会加深,刺激性才会减少。

我们怕的是在低湿情况下表面的过度干氧化,带来令人反感的氧化味。如果湿度高的话,并不会有明显的氧化味。这其实是很多汤色深的茶都会经历的过程(汤色改变除了湿氧化之外还有焙火,微生物等因素,当然那些也可以看成是另一种方式的氧化)。包括红茶,乌龙,黄茶,也包括黑茶都会经历湿氧化,熟茶是一种比较特别的黑茶。

我们要理解熟茶的风味,单纯的谈一些泛泛概念是不行的,首先需要建立两个基本的维度,就是微生物发酵和氧化,这就是熟茶的坐标。而这个氧化,也就是典型的湿氧化。

| 两款极致风味的茶

熟茶和生茶不太一样。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说,熟茶都一个味。或者有些人也在说什么熟茶这个香那个香,但都需要你仔细品味,连蒙带猜,才能靠上边。我们这次选了两款茶,只要嗅觉和味觉没有明显问题的,入口花香就是花香,果味就是果味,不需要你费劲吧啦的硬联系。只是想告诉你现在工艺能达到什么高度。就像我们小程序上的丽果香,工艺不需要加任何陈皮,你连干茶都能闻到陈皮香。

选这两款茶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帮助大家建立熟茶品鉴的维度,同时理解什么是湿氧化。

果味代表了一种微生物发酵比较极致的思路,而花香则代表湿氧化的一种高度,详细工艺细节不讲了,说了绝大多数人也不明所以。

有了这两款茶,比较容易帮助我们建立熟茶的坐标,再来一款茶,我们就大致可以评估它在哪个维度上用力,达到什么段位。

| 冲泡与品鉴还是简单做一些启发,更多的空间留给大家。

这两款茶因为要品鉴花香与果味,所以建议大家用纯净水,或者硬度很低的天然水。选择6.5-7:100茶水比,充分解体,快速出汤。一般细致品鉴香气滋味的,大致就是这个茶水比。如果想让普通无特点的茶更适口,就要降低茶水比,低于5:100,慢一点出汤。先润一道茶,然后再冲泡,冲泡温度要在90度左右,这样茶的特点展示的更充分。沸水当然也可以,但是我们探讨比较专业的问题,就需要更细致一点。

这两款都是古树原料,茶园具体情况不说了,因为和风味关系不大,用古树只是让内质达到一定水平,同时没有农残而已,熟茶风味主要还是工艺影响。我们大致说一下这两款茶的特点

果味

果味熟茶的优势是发酵非常深透。发酵度重的熟茶未必发的深透,有的熟茶即使有些炭化了,还是不够深透,这和微生物的控制有关。

从风味来说,呈现熟果果汁的味道,不仅是味道,茶汤本身也有一种多汁感。这个也代表对微生物控制水平,如果稍微过度一点,茶汤就空了。

茶汤和叶底都有一种类似白酒的窖酿感,同时胃的亲和度很高。这些都是比较明显的特点,喝起来很舒服。

如果说缺陷的话,不可避免有一点微生物的味道,这个其实很轻微,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其实不算缺点,因为没有专业的训练可能压根不会注意到。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很难忽略。关于熟茶中微生物的味道,其实可以专门讲一篇文章,是品鉴熟茶以及反推技术路径的重要方法。一般相对好捕捉的是青霉类和酵母类味道。先说到这里,感兴趣先自己去悟,如果想深入学习再说,层面不到说多了没意思。

花香

干茶已经有明显的花香了,入口是明显的奶香和茉莉香,这个就没有微生物气味了。这个花香呈现的比较高级,这种茉莉香并不是低端茉莉花茶的那种香,而是高级茶中的那种回味的茉莉香韵,这个香韵至始至终都有。同时这个茶非常的鲜活,有明显的收敛感,甚至有类似龙井的鲜,这个在熟茶中是非常难得的。

因为这种收敛感和鲜活感,带来生津回甘和清凉感,也有类似生茶的对身体的冲刷感。这些都是非常特别的优点。

如果说缺点的话,和果味一样,也是相对的,对消费者不能算是缺点。只是出于专业的探讨。一个是醇厚度和厚滑度不错的同时,茶汤的清晰度不够高,这个就和氧化有关系了。另外一点身体的贴合度和果味熟茶比还是有点欠缺,当然这只是相对来说,如果不是这样也就不存在鲜爽感和冲刷感了。最后给大家留个思考题:

这两个哪个是大堆,哪个是小堆?这个对于做熟茶的人来说非常简单,但是这背后其实有一个大的话题。这种风味风格的差异,过去一般认为是微生物数量的问题,其实背后和湿氧化也有很大关系,因为大堆和小堆接触氧气的比例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喝懂了这一点,可以说在熟茶里面是很高阶的一种认知了。

| 一点感慨我这个人说起卖东西提不起劲,说起研究点什么就很有兴趣。这些年最大的体会是,我能接触到的好东西太多了,而一般茶友能接触到的太少了。这里面有巨大的鸿沟。

这个鸿沟其实很难填平,因为背后是认知的鸿沟。你的认知到了,你就能碰到高人,喝到好茶,乃至自己做出非常好玩的东西,不断有惊艳的体验,从而不断契入更深的内涵。否则,就算你社会资源多牛,和表面的大佬都能牵上线,其实还是在现有的层面打转。

所以才有心做这个“品鉴游戏”群,大家一起玩玩。这个群本身分享点茶样,销售额非常有限,随便给同行做个定制或者给那些有圈子的茶人供点老茶都比这个多,但是能满我这样一个心愿,为这个时代留下一点记录,也算是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