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这6大坑,买易武茶的一定不要踩!
2022年02月28日

这6大坑,买易武茶的一定不要踩!

这篇文章主要为刚开始接触易武茶,学习喝易武茶的茶友准备,老茶客可以略过!

第一:寨子、山场、树龄坑大部分刚开始接触易武茶的茶友,或者已经接触多年易武茶的茶友,都有大概率在这个问题上吃亏。原因有两点:1. 易武茶的山场、茶园的生态、树龄(或树形)划分极为细致;2.易武的好茶基本都在原始森林中,路远且险,许多茶友即便接触易武茶多年,能去到源头,大概率也少有机会抵达茶园;

一般而言,较容易上当的地方有:1. 产区范围模糊。你肯定被这样的名称吸引过:易武森林、易武国有林、易武高杆、易武正山等。其实背后的底层逻辑很简单,商家就是不想让你知道这款茶具体的原料产区,如果原料产区很出名,那商家绝对不会错过这个营销机会;2.寨子名和山场名混用,一般遵循哪个名气大用哪个;比如,弯弓的名气比丁家寨大,当一个商家做了丁家寨的森林茶时,一般会用“弯弓”或“弯弓+后缀”;再比如刮风寨的名气比白沙河、三家寨的大,所以部分商家在做这两个小片区时,可能会直接使用刮风寨或“刮风寨+后缀”的形势;3.古六山的茶,生态比树龄(树形)重要(当然,高杆只存在于森林茶里);追古树,是消费者对于山头茶的主流认知,认为“树龄越大,体验越好”,这句话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放在易武茶里,有一定的错位,什么意思呢?同一生态下,古树的体验必然要优于大树和乔木;在不同生态下,未必。易武茶园有三种生态:森林茶,半森林半家边,家边茶,这三种生态不用我过多解释。同为森林茶或同为家边茶的情况下,是遵循“树龄越大,体验越好”规律的;但如果用不同生态下,这个规律就未必适用了。刮风寨的家边古树和刮风寨冷水河的森林乔木放一起,后者的体验感不会比前者差的,懂行的朋友也一定会选后者。所以,买易武茶,一定要避开的第一坑就是:首问清楚产区和茶园,次问生态,最后才问树龄和树形!


第二:概念秘境坑许多商家在推广易武茶时,常常会有“秘境”产品,套路也大抵相似:这片茶园是其率先发现,尚未有人涉足云云。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这样的秘境茶园或茶树呢?商家有这样的套路不足为奇,易武产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4.3%,又与老挝等地接壤,边境线长达100多公里,谁知道在某个人们没有涉足的地方,是否生长着品质极佳的古树茶呢?我的答案是:不可能,以此为噱头,不过坑而已!

1. 易武当地对于森林茶的管控极为严苛,即便是火热的春茶季,没有当地茶农的带领,许多茶园是没有办法进入的;换言之,当地茶农去不了的地方,茶商和茶企大概率也进不去;2.所谓的秘境,极有可能是老挝茶或野生茶。刮风寨、天门山、瑶区的百花潭、蟒蛇箐等产区,便常常出现类似的产品,当然,我自己也不相信,原料的品质会因为一条边境线的存在而下降,但有三点是不可以保证的:一方面,不管生态怎样的茶树,既不能过度管理,也不能没有管理,缺乏人为采制和管理的茶园,茶叶的品饮体验不会太好;另一方面,假使原料的品质可以把控,工艺很难把控的;最后,部分野茶是会对人体造成一些损害的,个人不觉得消费者具备判断能力;

第三:藏茶坑刚入门的小白们一定听过这样一种声音:只有易武茶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越陈越香,临沧、思茅、勐海的茶随着存期的增长,转化是呈现下降趋势的。这句话的前半段,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易武老茶做背书,许多商家,也是利用这一点来鼓励消费者存易武茶;这句话的后半段则毫无根据可言,目前也并未有较为靠谱的官方出来澄清,大都自说自话罢了!

事实上,存茶这件事,有太多的模棱两可和不确定性,站在一个老茶人的角度,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1. 存茶的三要素一定是原料、工艺和仓储,三者缺一不可,这与产区无关,即便是易武森林茶的顶级原料,工艺和仓储不行,也存不出品饮体验极致的老茶;2.就目前个人接触到的产区山头茶而论,易武方向的茶有一定的转化优势,主要体现为:转化速度相对较快,风格和茶性的变化在短时间能就能感受到,大家也可以理解为,易武方向的茶可以较早的迎来适饮期;3.个人观点:一款茶从制成之初,内质就已经决定了(水路、汤感、劲道等),在仓储正确的前提下,本质上不会因为存期的增加而变化;所谓的转化,更多的是滋味、香气和茶性等的转变带来风格上的变化;换言之,一款工艺优秀的小树茶不会因为存期的增加,其内质能达到古树茶的水准,茶友们一定要注意的!

第四:品鉴坑易武茶被称为山头茶人的最后一站,其实个人是不建议刚接触山头茶的茶友先从易武茶建立品饮体系的,原因很简单:在其他山头茶产区建立品饮体系,只要先把古树和小树的区别先喝明白了,就容易多了;而在易武,不仅仅要喝懂树龄,还要喝懂生态。新手接触易武茶最容易踩坑的地方:因为过分注重滋味和香气而忽略茶汤的内质!易武的森林古树茶,尤其是新茶,常常表现为滋味纯净度高,冲击力和刺激性不强,不容易出现类似临沧、勐海茶那样风格的体验,一入口“酸甜苦咸鲜”都在口腔中爆开了;且很多时候,香气也是极为内敛的,融在汤里的或者是跳动的,不像临沧勐库,来的真直接,又高扬,又浓郁。如果喝习惯了大叶种重滋味、浓香气的,突然转向喝易武茶,开始会觉得不过瘾,清清寡寡的;相反,森林乔木(小树茶)在滋味和香气的表现上会更直接,所以许多朋友很容易将乔木错判为古树!

还有较容易踩坑的地方,易武茶的许多内容推广这会教茶友用“喉韵”来判断古树;“清凉感”来判断森林茶。可以负责任的讲,这都是不准确的,许多易武方向的乔木茶,也容易出现喉韵;也并非只有森林茶才会有清凉感!所以,必须要提醒新手朋友们重要的一点:喝易武茶,一定要先打通内质关,先把易武产区的内质表现喝通透了,自然就能体会易武茶的魅力了;

第五:易武名山中老茶坑经常看到许多茶商在分享存期超过5年、10年的易武名产区老茶,有哆依树、薄荷塘高杆;有天门山古树,刮风寨茶王树古树等等!好吧,这一点个人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因为个人的许多客户也会让我找类似的产品,而结果其实不尽如人意。从自己制茶以来,个人每年在茶样上的花费在3~5万元之间,而真的能达到高品质的中老期产品不超过5%。易武方向的中老期古树茶,量稍微大一点的是麻黑片区和刮风寨片区。而类似弯弓片区、天门山片区和瑶区的顶级森林茶,基本上每年春茶就被圈子消耗完了。但即便是麻黑和刮风寨,品饮体验能达顶级水准的,也非常少。所以,茶友们,面对易武名山中老期茶时,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即便有,量也非常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