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8日
推广普洱茶要倡导 “适体为先”(2)
要处理好倡导“ 适体为先 ”与新生茶销售之间的关系。作为普洱茶推广者的一员,逸品茶友会也会推出新茶,但我们定制新茶,是作为藏品向茶友推介。同时,倡导“ 尝新品陈,藏新喝陈 ”,新茶是拿来尝鲜的,拿来存放的。在大湾区,茶友们品评新茶的语境,也大多是在对茶品存放潜力进行预判,而不是对当下开汤表现的品评。因此,我们认为,普洱茶销售者在推广销售新生茶、浅年份生茶时,要倡导“ 适体为先 ”,避免消费者因认知不到位而过量品饮浅年份生茶。茶友的身心健康是茶友最大的利益,而倡导“ 适体为先 ”理念恰恰就是维护茶友切身利益的做法。
要处理好正视茶品“ 适饮度 ”和实际销售之间的关系。虽然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品饮普洱茶各有习惯或偏爱,但总体而言,大部分消费者对普洱茶的“ 适饮度 ”有一定的共识,那就是基于“ 越陈越香 ”理念下,对普洱茶“ 适饮度 ”的判断。“ 适饮度 ”和陈化年份息息相关,但并非直接挂钩。有些名山名寨茶尤其是古树茶,即使浅年份的,也有一定的适饮度,而且在浅年份阶段也有独特的品饮价值。不同茶区的茶品进入适饮期的时间有所差异。当然,“ 适饮度 ”也会因人而异,有些人对年份要求高一些,有些人对年份没那么敏感。销售者在推广普洱茶时,要根据不同群体,评估“ 适饮度 ”,并作适当的说明和引导。
要处理好不同区域品饮习惯和审美的差异性和实际销售之间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有各地的饮食习惯。茶饮,也属于饮食范畴。在重庆,人们喜欢吃麻辣火锅;而在广州,人们要喝凉茶。因而,不同的区域在品饮偏爱、选茶上也存在差异性。对于普洱茶而言,撇开仓储等方面的因素,单论年份,广东茶友相对比较讲究,而笔者在昆明或原产地上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年份的讲究,则要少得多。在广东,人们喝到底子不错的新生茶或浅年份生茶,往往会说“茶底不错,可以存起来”或者说“还不错,就是年份不够 ”。立场决定观点,对新茶的品评标准不同,品评的关注点自然就不同。因而,在推广普洱茶时,要根据不同区域人群的品饮习惯来推荐普洱茶。例如,对于一些原本习惯品饮绿茶的人群,他们对普洱茶的年份会相对没那么敏感。诸如此类的差异性,都需要销售者在销售过程中兼顾统筹。
要向广大消费者厘清容易误解、误导的概念。有些茶友喝到一些年份比较浅、相对浓酽的茶,误认为是“ 茶气足 ”或“ 太霸气 ”。其实,这是对“ 适饮度低 ”的误解。有些茶友在喝茶时一遇到出汗,就认为是“ 茶气足 ”,就与好茶划等号。其实不然,如果茶品对于品饮者而言“ 不适体 ”(如过于浓酽,或品饮者有空腹、肠胃不适等情况),也会出现冒虚汗的情况。发汗不等于“ 茶气足 ”。品饮过程容易令人发汗也不等于就是好茶。对于个体品饮者而言,还是要将“ 适体为先 ”放在第一位。又如,有一些茶友迷信“ 野生 ”,对所谓的“ 野生茶 ”“ 野放茶 ”,只要带个“ 野 ”字的,就认为是原生态的、优质的。其实,有些野生茶由于适制性问题,制作成生普,适饮度很低,容易产生不适感甚至出现茶醉现象。在现实中,概念混淆,认知不到位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如果对这些概念模模糊糊时,势必很难做到“ 适体为先 ”。这就需要普洱茶从业人员予以厘清,加以引导。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2024年11月刊文|逸品茶童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