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易武古树茶“高杆双王”之天门山普洱茶
2022年02月28日

易武古树茶“高杆双王”之天门山普洱茶

 易武高杆天门山古树茶,作为普洱茶领域中的珍稀品种,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卓越的品质特征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在茶界掀起了一股热潮。
天门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乡曼乃村马叭寨,海拔约1600米,紧邻老挝边境,属横断山脉南段支系。区域内山势险峻,原始森林覆盖率极高,茶树散生于茂密乔木与灌木之间,形成独特的“森林茶”生态系统。此地年均气温18-22℃,云雾缭绕,土壤为富含矿物质的红壤与黄壤,腐殖质层深厚,为茶树提供了天然养分库。天门山茶树多为“高杆古树”,树龄普遍在百年以上,部分高达30米,树干通直如柱,根系深扎地下。
这种“高杆”形态的形成,源于茶农长期的“放任管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低产茶园改造运动中,矮化修剪的浪潮未能触及这片偏远山林,茶树得以在自然竞争中向上生长,争夺阳光与养分。这种野生状态,使得天门山古树茶内含物质极为丰富,山野气韵浓郁。天门山古茶树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其“高杆”形态带来的生态优势。树体越高,根系越深,吸收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越多样,茶汤的厚度与层次感由此奠定。其次,茶树与周边植物(如乔木、苔藓、藤蔓)长期共生,通过空气与土壤交换香气物质,形成独特的“野韵”,兰花香、蜜香与木质香交织,香气持久度远超普通茶树。然而,高杆形态亦带来极大采摘难度。茶农需借助长梯或攀爬工具,手工采摘嫩芽,单次采摘量极低,且需穿越崎岖山路、抵御森林湿热环境。据当地茶农估算,单株古树日均采摘量不足1公斤鲜叶,全年产量仅数十公斤干茶,稀缺性不言而喻。天门山古树茶的特点,集中体现为“柔滑细腻,气韵绵长”。其干茶条索紧结纤美,白毫显露,色泽墨绿油亮;冲泡后,汤色呈淡金色,剔透如琥珀。香气层面,春茶以山野花香为主,秋茶则显蜜香与木质调,层次分明。
口感上,茶汤入口醇厚,苦涩感极低,刺激性弱,甜味与回甘迅速弥漫口腔,喉韵绵长。尤为独特的是其“茶气”:初饮柔和,数泡后渐显强劲,身体温热,汗出而畅,体现“外柔内刚”的茶性。这种平衡感,源于茶树在原始环境中积累的复杂物质,以及缓慢生长带来的物质转化。天门上古树茶的制作工艺严格遵循古法。鲜叶采摘后,经萎凋、杀青、揉捻、晒青等工序,核心在于“低温慢发酵”。制茶师凭借经验调控湿度与温度,避免过度干预,以保留茶叶的原始野韵。成品茶饼形饱满,芽毫尽显,存放后陈化潜力巨大,年份茶常呈现更深层次的香气与醇厚度。
作为易武茶区的“后起之秀”,天门山古树茶年产量仅数百公斤,且茶树分布零散,高杆古树需徒手攀爬采摘,人工成本极高。加之其位于边境国有林区,生态保护严格,无法规模化开发,稀缺性使其成为普洱茶中的“不可再生资源”。相较于同山系的薄荷塘、弯弓等高价茶区,天门山目前仍属价格洼地。顶级单株茶价格约数万元/饼,普通古树茶则在数千元/饼,未来升值空间显著。近年多位资深茶人盲品后将其评为“易武茶代表”,进一步推动其市场认可度。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7581787_115206538179_2.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