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你最适合买哪类普洱茶?聊聊选茶与预算,认知,年龄的关系
2022年02月28日

你最适合买哪类普洱茶?聊聊选茶与预算,认知,年龄的关系

 很多新加过来的朋友,在了解到我们的茶品质量和数量时都会非常惊讶:“您的收藏真是让人羡慕啊!是怎么搞来这么多好茶的,仓储还都这么好...”赞叹之余,也会有茶友提出疑问:现在这个时期经济不好,很多明星茶价格摇摆不定,手上也没什么钱,但又想收点喜欢的茶以后慢慢喝,因此很是纠结,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因人而异, 各取所需,买茶喝茶收藏茶,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不同人群适合买哪类普洱茶。
文章比较长,开头先给出我的结论:不同年龄的茶客,适合的茶品是有差异的,一般年纪越大,越适合茶性温和的茶品,可以针对这几点,提早筹备,未雨绸缪。从预算上来说,如果你经济上非常非常有实力,不妨出手拿一点仓储好的老茶(90年代以前);如果你比较有实力,又对自己的眼光有自信,可以去淘90年代到2006年之前的定制茶,如果你没太多时间花在选品上,可以把时间用在筛选靠谱渠道上,让专业的人替你把关,用一点点溢价省去大量的时间精力。如果平时喝茶不多,而且通常是自己一家人喝,那么可以买一点十年期以上的好熟茶,老人小孩、男人女人都适合喝,对身体也没负担。最后,如果你还年轻,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琢磨这个事,那就去收一点新生茶,并做好存放,慢慢地等它三四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春华秋实,静待岁月的馈赠。简要说完观点,正文开始。
不同年龄段适合买什么茶?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悄然改变。据我观察,60 岁以上的人,身体机能下降,不太适合喝过于猛烈的生茶,不少人到 70 岁后会转向饮用 40 年以上陈期的老生茶和老熟茶。综合来看,在 65 岁左右,多数长期喝茶的人对茶的转化熟成要求会显著提高。因此人到中年,碰到好茶买多一些,既是为了现在喝,也是为了10年、20年、30年以后喝。40岁的人,可以多关注15年以上中生代生茶中的标杆茶,待自己步入老年时,茶也基本成熟了。50岁的人,可以关注15年以上的中生代标杆茶,多关注些30年以上的老生茶及老熟茶,因为过几年你需要这类茶的时候,可能市场上数量已经很少,价格也较高了。60岁的人里,喝茶大多不是一年两年了,老茶客占比非常大,对各种年份的茶品,仓储也更加包容,适合趁着味觉机能尚未衰退前,抢收点30年以上的老生茶及老熟茶,感受老茶标杆的魅力,如果经济上允许,直接冲印级茶或号级茶也是不错的选择。
新手入门适合买什么茶?
有茶友感慨:“老茶的价格一路飙升,实在是喝不起了。”事实上,不单单是普洱茶,像红酒、沉香这类古玩杂项,也都呈现出类似的价格走势。要在茶的世界里玩得好,有三条诀窍:其一,要以最快的速度跨越初级阶段,使自己成长为真正的高手。毕竟,初级阶段耗时太久,就如同常在河边行走,难免会湿鞋,很多茶友入门时交的学费茶就是这个道理。其二,任何一种事物在价值被重新发现、迎来爆发式上升之前,往往都会经历一段漫长的蛰伏期,普洱茶亦是如此。在90年代易武复兴前的沉寂期将近60年,而我们是很难承受长达几十甚至上百年的蛰伏期考验的,所以务必在价值爆发式上升的拐点期,果断做出判断并付诸行动,该出手时就出手。其三,普洱茶行业属于新生事物(即便已经存在二三十年),那么它必然存在着初始阶段的局限,人们对它也会有不同的认知。这就有可能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一些珍贵的“宝藏”。即便你未能赶上那几年价值再发现爆发式上升的关键时期,错过了勐海茶厂明星标杆茶的暴涨,但只要你切实掌握了鉴茶的方法,以严苛的眼光去筛选,依旧至少有几十吨价格实惠且品质超棒的定制茶等待着你去发掘,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具备发展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它。一款茶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关键在于以发展和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它。中生代茶有五项重要指标:茶气体感、厚度冲击力、回甘生津的速度与持久度、转化度与油润感、耐泡度。这五项指标与茶树树龄和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如果一款茶树龄长、生长环境好,只是转化度因时间原因稍有欠缺,那就有很大的议价空间。尤其是当转化时间处于转折点,如 15 年、16 年时,很可能就是捡到宝了。
不同经济条件适合买什么茶?
如果为饭后消食为降三高为健康想,就弄点新近出的熟茶喝喝。奢侈一点可以弄点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港仓老熟茶喝。如果对生茶及变化有兴趣,就要看你自己的经济情况了:第一,经济上超级有实力者,建议直接去买些真正的20世纪50年代印级茶,及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号级茶喝。目前的拍卖价格每片在几十万到三百万之间,且基本在藏家手中,买茶的渠道很重要。老茶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喝一片就少一片,有人可能不服气:这些老茶当年的用料仓储很一般,放到现在都这么贵,那我现在去收一些老班章和冰岛老寨古树茶,放上几十年,岂不是能甩它们好几条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消费与需求,是推动工艺和市场变化发展的动力,普洱茶的长期仓储特点使其仓储成为深加工的一部分,然而市场与需求的反馈往往滞后几十年甚至更久。这就导致市场认可老茶时,老茶的原料和仓储环境已改变,生产者无法获取当年原料,也难以重建微生物环境,无法完全复制现在的老茶,所以优质老茶才显得弥足珍贵。第二,如果经济实力比较强,又可分下述情况:从投资角度讲,可以参考20世纪90年代至2004年改制前勐海茶厂的港台定制茶,这类茶由于存世量,认可度,品饮价值等诸多正面因素,前期资金介入较多,在市场上可谓是“独领风骚”。我们圈子里就有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例子,一个朋友02年时用几百块收了几提01简体云,一开始觉得这个版面和口感没什么稀奇的,以且喝且藏为主,后来发现其增值迅猛后,便一直悉心保管着。2019年他给孩子买新房需要用钱,就把茶拿出来让我找渠道出手,最后卖了30多万,这种早期入手,如今获得丰厚回报的案例,在老茶圈子屡见不鲜。不过,大益虽好,也要防范风险,仓颉号事件之前,大益的新茶也是炒得火热,不仅已经演变出了一个带有期货属性的新茶交易圈子,连带着一些老茶的价格也被炒的虚高。但仓颉号的暴雷,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多方抵制天价茶、平台报价清零、当地金融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国家银保监管委将普洱茶炒作列为资本无序扩张,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文要求规范炒茶行为,都曾引发行业热议,致使多款大益新茶价格剧烈波动。其实这也说明从一开始,国家就未放松过对期货茶的警视,但当时的大益似乎缺乏政治觉悟和危机意识,对各级部门的多次警告和国家的政策导向都置若罔闻。2021年末,吴先生的溘然长逝,让这一局面恶化到了无法善终的地步,部分新茶甚至跌破了发行价,这些都向市场释放了非常危险的信号,此后市场便始终有人长期看跌,空军大行其道,直到近期才稍好一些,但波动依然很大。对于金融茶,陆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看法:大益新茶会走到今天这个局面,有一个根本原因——近些年来,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属性被大益有意地放大了,而大益新茶的的投资属性又被市场过度的滥用了,再加上缺乏入局保证金制度,审查监管体系,“搬来”股市期货玩法,资本入局关注等原因,导致大益集团最重视的新茶产品线,始终没有健康地发展起来。因此,就目前这个行情来看,对于想长线收藏大益新茶的茶友们来说,真的还需要再观望一阵,低价建仓虽然很有诱惑力,但前提是你得有一颗波澜不惊的“大心脏”。从自己享受角度讲,可以买些市场公认的“标杆”品牌中期茶,也可以收些易武或班章等名产区的古树新茶,关键看自己喜欢什么、追求什么。在研究了解这些普洱茶的时候,为了方便,业界会适当地选择其中在陈化时间、用料、工艺、仓储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几款茶,称它为“标杆茶”。其他厂可以拿他的茶跟“标杆茶”做比对,这样便于了解研究和学习。一般来说,“标杆茶”具有比较大的数量,便于推广,同时在市场交易价格方面往往成为风向标,比如八八青、96紫大益、01简体云这些都是标杆。不过,“标杆茶”未必是用料和品质最好的茶。标杆茶如同新手的路标,刚到不熟悉的地方总要依靠路标,而有追求的发烧友往往会寻找能在某些方面超越“标杆 ” 茶的茶品,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对于有钱有闲的玩家朋友来说,掌握了品鉴要领后,选择去市场上沙里淘金,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心仪好茶并加以推广,这就已经是玩得相当有水平有境界的标志了,值得庆贺!早些年成功的前辈们也都是这么过来的,陈国义先生悉心保存的八八青,香港四叔慧眼识珠的99易昌号。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是对普洱茶如此热衷的,对于大部分朋友来说,喝茶就是休闲,不要让茶影响了正常生活,那就碰到什么喝什么,遇到好的拿几片试试,喝的喜欢可以散提入,经济允许,价格又好的可以考虑入整件,不过到这一步就必须得考虑存放了,下篇文章陆离还会专门聊这个话题。零售茶店适合进什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