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一座高山上,当地的茶农正在使用古老的技术制作一种前所未有的优质茶。▲在云南省景迈山五个茶园之一的打平掌,傣族茶农正在采摘茶叶。该地区傣族和布朗族人民使用自然农耕方法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千年茶林与布朗族茶农在云南景迈山海拔1500米的原始森林中,晨光穿透薄雾,映照在一棵树干直径达1.2米的古茶树上。▲布朗族居民在向他们家的茶神树祈祷。这棵树是他们种植园里最大最古老的茶树,位于爱岭峰顶。这棵千年乔木型茶树与商业茶园中齐整的灌木茶树截然不同——它是布朗族茶农艾蓉(41岁)与柯兰芳(36岁)家族世代供奉的"茶灵树"。
普洱茶的涅槃之路作为全球消费量仅次于水的饮品,茶叶的根源始终指向山茶科植物——茶树(Camellia sinensis)。▲位于海拔4000至5000英尺的景迈茶林常常被雾气笼罩,得益于凉爽的温度,使得茶树能够生长出具有复杂风味的叶子。该地区偏远的位置也帮助它在20世纪中国工业农业繁荣时期得以保护,免于发展。如今,景迈普洱茶以其坚果味和苦味受到品茗者的珍视。
景迈山的特殊之处在于保存了全球最古老的栽培型普洱茶树(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其制茶史可追溯至公元10世纪。▲在过去的1000多年里,茶叶种植一直是围绕景迈山周围九个村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这个地区及其茶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闻名于世,部分原因在于该地区在202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地。
布朗族先祖帕艾冷发现野生茶树的药用价值后,留下"留牛易病,赠金易逝,唯茶树可泽被后世"的祖训。▲去年面对干旱和虫害,布朗族茶农在景迈山阿令峰举行了一场祈愿活动。他们以食物作为象征性的祭品,希望安抚害虫的饥饿灵魂。一些人在自己的茶园里用手摘取叶子上的虫子。
传统工艺与现代挑战艾氏家族拥有4000棵古茶树,却曾深陷贫困。2015年转型高端普洱茶生产后,他们联合37户茶农成立合作社,年产1吨精制茶饼。▲在景迈茶区的一个家庭里,布朗茶的种植者正在对刚采摘的茶叶进行分类,开始制作茶饼的过程。这些茶叶来自茶树品种阿萨姆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用于生产不同风格的黑茶。对于普洱茶来说,种植者需要手工将叶子卷起来,这对于发酵过程中形成复杂的风味至关重要。
▲在景迈村,一名工人通过在石压上稳定地移动来压缩蒸过的茶叶。手工制茶者更喜欢传统方法对机器巨大力量的精确控制。
▲茶叶压成饼后,制成的茶块准备陈化。它被包裹在纸中并以这种形式干燥多年。许多茶叶生产商将茶饼发酵数十年。每357克茶饼售价330美元,家庭年收入增至4万美元,远超周边城镇居民水平。▲茶农三文(左)建造了一个茶叶储藏设施,以更好地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他在翁吉村与徒弟王大雄一起检查陈化普洱茶。
▲在勐洪村的家中,茶农柯兰芳为家人泡制生普洱茶叶,采用布朗炭火技术进行渥堆以赋予其烟熏风味。对于顾客来说,她在冲泡时省略了这一步骤。
2024年春,景迈山遭遇60年一遇的旱灾。茶农们白天手工捉虫护树,夜间通过抖音直播向全国推广普洱茶文化。▲在风景秀丽的青马山脚下,有一个叫翁吉的村子。村里有个名叫Blang的人,他在自家院子里晾晒茶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定这个村庄和附近的牛岗村具有特别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特色,这是将其列为世界遗产地的一个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翁基古寨里,控温茶仓储存的百年茶饼已具文物价值——1917年产的稀有茶饼曾在香港拍出44.8万美元天价。▲北京一家高档商场里的员工正在展示来自景迈山的珍贵茶饼。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改善了农村地区的道路状况,使得森林中的产品能够运送到各大城市。现在,景迈的种植者可以与全国各地的茶叶种植者竞争。
生态智慧与文化遗产农林复合系统:古茶树林冠层为茶树遮阴,林下蕨类固土保墒,天然林带隔离病虫害可持续管理:禁用农药化肥,每年仅人工除草两次,生物多样性是商业茶园的3倍文化传承:布朗族"万物有灵"信仰与傣族佛教文化共同守护这片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遗产▲在景迈的泼水节上,傣族妇女茶农们将白色丝线系在象征性的物品如钱和蜂蜡蜡烛周围,代表人类与水神的联系。在干旱时期,他们祈求降雨。
未来展望随着景迈山公路的贯通,这个90%收入依赖茶叶的山区正面临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安徽大学团队设计的生态民居既保留干栏式建筑特色,又引入现代卫浴设施。
正如学者左敬所言:"景迈山如同古茶树,深扎传统土壤,又萌发时代新芽。"
▲随着景迈茶价值的不断提升,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找到了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新途径。傣族茶农艾永通过直播这种古老贸易形式的创新,向全中国的爱好者们介绍她所种植的普洱茶的口感和香气。
本文译自《美国国家地理》官网,原文链接: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ulture/article/tea-ancient-forest-china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