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马台岩茶:澜沧江畔的山石精魂
2022年02月28日

马台岩茶:澜沧江畔的山石精魂

 唐代陆羽一句“上者生烂石”,将武夷岩茶推至崇高。而偏居一隅的云南岩茶,却长在深闺人未识,这多少显得落寞了些。但或许正是如此,生长于边地的云南岩茶恰好保存了一片茶最原始、最本真的岩韵花香。
这些长于山石之间的茶之精魂,在最接近蓝天和白云的地方,率真而自然地勃发着。马台和邦东,就如同澜沧江畔交相辉应的双子星座,云海、岩石、古茶共同组成了两地最具代表性的物候资源。与邦东茶遍布于道路两侧相比,马台茶则显得含蓄和内向多了,它们大都隐逸于深山密林中,见之不易。
因昔归盛名远播,邦东名气亦尤。马台却长期在人们的视野之外,默默无闻。事实上,在50多年前,邦东一度属马台辖区。1938年,马台片区分为上江、下江、中江、八甲、四脚马。其中“上江”指老邦东所在地,“下江”指那招的坝蜜河、马觅、邦公一片,“中江”即现在的马台,“八甲”指现在的邦东驻地一带,“四脚马”指平村。
1961年,邦东和平村从马台分出,而至1963年,邦东重新划归马台。1966年,邦东又再一次从马台划出。马台和邦东就这样在历史里合合分分,而在地域上始终山水相依。如今,马台和邦东共同组成了云南岩茶的核心区域。
初闻马台,总觉得“马台”这个名字有些怪,它既不像少数民族山寨名,也不太像汉语命名法。多方求证后,才豁然开朗,原来马台早在清中期,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在茶叶贸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马台乡位于临沧东部的澜沧江畔,与马台隔江相望的就是普洱茶历史上声名赫赫的普洱府。清朝时期,藏族马帮和茶山商贩在普洱府交汇,形成了一个如火如荼人声鼎沸的贸易中心。200多年前,马台在澜沧江边设立渡口,当时的缅宁厅通过水上茶路与普洱府和景东厅互通住来,商业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马台渡口成了缅宁与普洱之间一条活跃的经济走廊。
当行人、马帮通过此渡口,由东岸西渡过江,再勉力爬过陡坡后,已是人困马乏。此时,豁然出现在行人和马帮面前的平台,无异于是给精神上莫大的安慰。人们便常在此平台露宿,后来有人开设马店,成为商品交换集市,故而名之马台。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昔日的茶马古道重镇,现在一片云山雾海里,宛如幽人之飘渺。昔日繁忙的古渡口也已归于平静,无数商贾往返于江上,无数茶叶往返于江上的场景,也只可遥想了。
如今在万树簇拥中,在花香鸟鸣中,云南岩茶偏居一隅,集日月之精华,萃万物之灵气,以山石为骨骼,敦兮其若朴。与石共生的马台茶,独具“岩骨花香”的高逸品格。由于生长环境奇特,茶香馥郁悠长,茶汤厚润饱满、醇和鲜爽,水路细腻,丝丝如滑,回甘生津显著,气韵灵动。石之阳,茶之阴,阴阳相合,刚柔相济,岩韵天成,让一片茶突兀于众茶之中。
“古茶之滋味,饮于喉吻而悦于心神;古茶之神韵,观于眉目而萦纡梦寐”, 用此文句描述这山石精魂当为精彩之至。从滋味到神韵,从形而下的身体感受到形而上的精神体验,茶我两忘,茶我合一,让一片生物性的茶具有了人文性的精神向度。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8.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