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很多山头茶,都是属于一眼假!
2022年02月28日

很多山头茶,都是属于一眼假!

江苏的茶老板在卖98年的麻黑,生熟都有。

属于典型的一眼假。

茶友问我,你喝都没喝,为什么说一眼假?

这就像常识,你闻过臭鸡蛋,还不知道鸡蛋是臭的,还非要去尝?

98 年的时候,云南绝大部分人连普洱茶听都没听说过。

茶区也主要以红茶及烘青茶为主,当时的易武就有唯一的一家茶厂,做的是烘青绿茶,不是普洱茶。普洱茶以前是外销茶,内地就没有消费的,沱茶的统计当时算是绿茶,不计入普洱茶;边销茶那是更特殊,而且品饮的方法更古老,不为内地人所了解。‍‍‍‍‍‍

一个不为世人了解的茶类,有什么必要,有任何动力去推动原料市场的变革?

山头原料市场的真正启动是2002 年开始的,其真实的原因与出口市场的变化有关。(当时并没有准确的分类大树茶、小树茶、台地茶。)

八十年代,由于改开,国内红茶得以出口欧、美、苏国家,红茶市场出现井喷态势,成为创汇大户。九十年代后期,欧美开始实施严格的农残检测,国内红茶的出口开始塌方。云南本省的茶叶公司,或者由湖南籍茶商制作经湖南省公司出口的红茶(当时的布朗山、老班章、贺开茶在 2002 年之前基本上都是做成红茶),都受到了毁灭性打击。被迫红改绿,红改普洱。。。

2002 年开始的红改绿,红改普洱,也基本上局限于行内人,2005 年,普洱茶市场开始火爆,云南的投资才开始转向茶厂,但是,原料市场仍然是分级收购,越嫩的越值钱,越好看的越值钱,和今天的市场审美完全不同。

2007 年春茶过后,茶叶就崩了。‍‍‍‍‍‍‍‍‍‍‍‍‍‍‍‍‍

这之前,计划经济时期,普洱茶没有山头茶,如果有,一定是假茶。后来有人追记,说是当时就有,如果有,也肯定是假茶,认真了就是,不认真就算“部门茶”,各自部门定制的,仿的是50年代和 70 年代的版面,有的公司名称也是消失了几十年的,是典型的假冒茶。

今日的抖音,随处可见98 年的老班章,98 年的冰岛茶,98 年的麻黑,甚至还有98 年的弯弓。。。云南的几大茶区,到底有多少山头,无人能够完全清楚,而且,茶市上升期,每年都有新的小山头名字出来,而小微山头的之间的差别极其细微,增加了辨识难度,大山头味可以辨识,小山头味就极其微妙。

山头茶纯粹是玩家推动的市场,与配方茶至上而下的方向完全相反。

茶山上收毛茶,收鲜叶的茶商众多,茶叶加工分散,一山一味还得加上一家一味,一人一味,一锅一味,这都形成了口味差异。而不同的商家有不同的渠道,定价方法千差万别,甚至高达百倍,这种价格差异和市场操作增加了市场的复杂性,从而感觉普洱茶“水深”‌。

我喝过一些超级玩家的茶,的确在选树及工艺上更讲究,口感也超出市场通货一大截,成本自然是高出很多,然而,这极其考验其对应客户的口感水平,如果水平不高,这其间的生态、树龄、加工水平,又如何喝明白?

2018 年,一线茶企也开始做小众山头茶,整个“古树茶概念”随之垮塌,这是众多小茶商越来越艰难的开端。

资金集中于金融茶,这就形成了普洱茶(其实金融茶)旺销,而整个行业卖不掉的主要原因。

来源:吴疆说普洱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7dit33.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