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揭秘不法商人用化学药品泡制陈年普洱茶
2022年02月28日

揭秘不法商人用化学药品泡制陈年普洱茶

 普洱茶被热捧为能喝的“古董”,很多人认定普洱越存越值钱。不法商人乘机利用各种手段将新茶变老茶叫高价。业内专家介绍,夸大年份、湿仓造霉味、加入化学药品是市场上最常用的做旧手法。此外,还有通过改换包装,将非品牌老茶冒充品牌老茶的作伪方式。
30年“金弹子”蒙了数百元
揭假:1992年后才有“金弹子”面市
云南省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邹家驹告诉记者:“有个朋友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花数百元购得一颗30年存期的‘金弹子’,请我去品饮,我笑他上当了”。
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邹家驹给记者讲述了一段历史:1992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属下昆明茶厂职工项金山、耿庆国和翟元宏合作设计了一个三件套冲压机械,生产当时正式名称叫“迷你”(英文Mini),后来口头上流行改叫“金弹子”的5克重一次性微型沱茶,后来还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技术专利,号码92236902.X。之后,翟元宏自己设计了一个两件套的冲压机械,也申报了相应的技术专利。“由此可见,‘金弹子’要到1992年以后才有,又怎么可能有30年存期的“金弹子”呢?所以,朋友说的存了30年的‘金弹子’决不是真的”。邹家驹肯定地说。
80年老茶竟还有果胶质
揭假:果胶质存30年以上就会挥发掉
茶叶中含有一定量的果胶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会逐步分解果胶质,存期30年以上的老茶,果胶质早就转化挥发。但市面上一些号称有几十年存龄的茶,仔细一看,还有果胶质,很显然,这样的茶肯定是虚报了存龄。
“果胶质是构成茶叶细胞间层质的主要物质,是一种无定形的胶质,具强亲水性,粘着而柔软,即可使相邻细胞粘连在一起。在茶叶揉捻过程中,细胞破碎,果胶质亦相随而出。”邹家驹说:“民国时期,西双版纳茶区无电力设备,紧压茶加工靠人力石模。人工压力有限,无电力时期的紧压茶都比较松泡,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果胶质的粘接。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会逐步分解果胶质,存期30年以上的老茶,果胶质早就转化挥发,茶块的连接,主要靠形状塑型的拉扯。此外,其它杂质往往以果胶质为依托,果胶质挥发了,茸毛或其他杂质也相应会减少”。
邹家驹给记者讲了一个例子:“有个朋友邀请我去喝茶,预先说好是几十年的老陈茶。茶装在一个设计精巧的纸封里,约10克左右。他介绍说这茶已有80多年的陈期,一泡价值1500元”,“算下来,制茶时是民国初年的事了。我一看,茶叶有三分之二结块,三分之一已经散落。仔细观察,结块部分的连接果胶质仍然在起作用,很显然,这是一块虚报存龄的茶”。
芽头爆“20年陈茶”真相
揭假:1985年的茶叶中不会有芽头
邹家驹还讲述了一个3年茶冒充20年存期茶的例子:“2005年春节,我一位朋友的家人花3000元买了两块据说是1985年以前生产的普洱饼茶,经冲泡一看,茶味苦涩,有股渥堆的轻寡味,茶汤中上下翻滚着茸毛和淡淡的烟味,可以断定这茶的存放时间不超过3年,因为只有存放年限很少的茶才会有烟味。”
还有一段历史背景可以证明这茶的存龄没有20年。要知道,在1983年~1985年之间,晒青茶中的芽头毫尖价格很高,销路又好,加工生茶类的紧压茶时,厂家会用少许芽头嫩叶撒面,但茶体中和背面断然不会有白芽嫩尖。一般情况下,普洱茶饼和普洱茶砖就连撒面都没有了。
直到1995年左右,芽头被在证明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低不宜生产普洱茶后,这些曾经很高贵的芽头嫩叶才陆续挤进各种各样茶身又粗又大的紧压茶。而我这位朋友家人所购买的两块茶饼,光从外表看,上下都压进芽头,很显然,这不可能是1985年以前生产的,至少也要是1995年芽头降价后才有的。”邹家驹说。
“市面陈茶多数是假的”
邹家驹说,一些所谓专家,写书完全不负责任,手里有什么“货”,便随之编造历史,抬高价格。“有些图谱太离谱了,南涧生产凤凰沱茶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却被一些人说成70年代的。”邹家驹说,“现在市场上卖的所谓陈年普洱茶,绝大部分都不是真的。普洱茶消费者,特别是普洱茶经营者,买茶时不能只靠耳风、只靠诱人的标贴,要细心辨识”。
湿仓发酵 普洱霉变“湿死”
“湿仓茶”是好茶还是坏茶,如何认定?茶叶界有不同的声音,但都一致肯定“湿仓茶冒充老茶”的做法,就是欺骗消费者。事实上,一些不法茶商将茶品搬进云南、贵州等地湿度浓的溶洞,加速陈化,发酵霉变,希望借此炒作年份,造旧普洱茶,不仅违背茶叶内质自然氧化发酵规律,更让普洱茶失去保健功效,反而伤害人身健康。
存放湿溶洞让茶发酵
“‘湿仓’是一些茶商为了让新鲜的普洱生茶能提早饮用,马上见利润,把普洱生茶存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地窑、防空洞、土房等地,因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容易造成茶叶麴菌的孳生,加速陈化,这种麴菌氧化称为湿仓后发酵。但是,湿仓普洱茶完全破坏了茶叶纤维,改变了茶叶原有本质,违反茶叶内质自然氧化发酵的规律。”资深茶人、茶艺乐园(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璋说,他一贯主张以“干仓”存储普洱茶,也就是说,茶叶在温度、湿度适中,通风透气,清爽无杂味的环境下发酵陈放,既保存普洱茶的本质真性,又增加了品茗价值。
湿度高茶叶霉变湿死
为让记者有形象认识,陈国璋拿出平日给普洱俱乐部会员讲课用样本——经湿仓陈化造旧的普洱茶,与干仓陈放、保存良好的普洱茶进行对比。记者发现,经湿仓陈化的沱茶已经霉变长出白霜,而另一块同样经湿仓陈化的砖茶块颜色暗淡而发黄,霉变长白霜的沱茶闻起来有一股糠味,而发黄砖茶有股霉味。
“同是坏茶,哪种坏一点?”记者问道。陈国璋回答说:“发黄(区别于“金花”黄金菌,“金花”应以科学、正确的态度去评价)那块更差,只是黄色没有白色显眼,其实茶叶已‘湿死’!”
陈国璋解释,茶叶存于湿仓,因水份过多容易霉变,霉变厉害的茶叶会长出白霜,若未及时作退仓风干处理,白霜就会转变为黄霉(黄曲霉)。现在,有人说“普洱茶越霉越好”,其实不然。霉变的茶本质已变坏,水份过多助长白色、黑色、绿色、黄色的细菌生长,喝茶原想有助健康,但饮用这类茶效果相反。
自然湿仓可陈化好茶 人为发酵多破坏茶品
另外,一些茶业界专家并不否定湿仓的做法,只是湿仓陈化出好茶品的技术难以掌握,湿度过高或不适时,货品就容易出现黑霉和绿霉,成为坏茶。目前市场不少人利用坏的“湿仓茶”来冒充陈茶和干仓老茶。
湿度超85%茶就发霉
台湾资深茶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之一的石昆牧说:“如果有两块50年代存期的干仓茶和湿仓茶,我一定选择喝干仓茶,但并不表示湿仓茶不好,只是个人口味不同。事实上,现存老茶基本上是湿仓茶,甚至连20万元一饼的老茶也是湿仓茶。要知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5%,存放的普洱茶就会发霉,像广州年平均相对湿度88%,过去作为存茶重地的广东、香港其实就是‘天然湿仓’,基本没有干仓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