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全网最细解读——刮风寨茶王树!
2022年02月28日

全网最细解读——刮风寨茶王树!

 | 刮风寨茶王树的定位及个人观点茶王树作为刮风寨森林产区的第一档,不讨论价格的前提下,与之同阶别的森林茶园还是比较多的,同产区的冷水河,弯弓的白茶园;薄荷塘、天门山、哆依树的二类古树等等。据我所知,在同阶茶园里,茶王树的价格是相对低的,不算任何收料成本,大部分人在寨内收到头春古树干毛茶的价格在6000~8000之间。无论是当下体验还是后期转化的表现来看,茶王树在易武高端山头茶里都有着相当的竞争力;
与易武许多名微茶园不同,茶王树的品饮门槛是比较低的,当然不是说其浅白,而是其体验对于大部分山头茶小白来讲也极具亲和力。其滋味、香气、回甘生津等这些较容易捕捉的点在新茶时期就有不俗的表现,但凡对山头茶的品饮有个大致的了解,都能感受得到其滋味的饱满,香气的层次以及韵味的悠长;而之所以受到高端茶玩家的青睐,源于其出类拔萃的森林气息,近乎完美的茶汤质感,“一口入喉,五内齐鸣”的穿透力以及惊艳的后期转化,仿佛将易武森林茶最优异的特质集于一身,却非简单的堆砌,表现的如此协调圆融、张力十足。茶王树,就是这样一个山头,像白居易的诗,身处江湖之远的老妪能解其意,位居庙堂之高的显达亦会其妙;
| 茶王树茶园,真正意义上的森林茶园!从刮风寨寨子里到茶王树地块,目前最佳方式是骑摩托车,行程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岔路口在进入寨子的左手边,前半段路面较宽的是土路,据了解,是早年开矿的公司挖出来的,山地四轮车可通行,一直延续到茶王地和冷水河的分岔路口;岔开后,仅余三尺小路,路面是刮风寨茶农拉水泥硬化的,容得下一辆摩托车通行;笔者一直在强调森林茶园的重要性,而茶王树就是非常标准的森林茶园了,一是距离人居住的环境真的很远,远到茶农自己平日也不愿意涉足;二是,茶园被原始森林全部包裹。许多内容博主、茶商讲的所谓“森林茶园”,表面看,其实也没啥问题,离寨子也远,茶园也被森林包裹、覆盖了,但茶汤里就是喝不到野性、捕捉不到森林气息。说明这样的所谓森林茶是不标准的,到过茶王树或类似地块的茶友应该都深有体会,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森林,体感温度起码比外界低3~5℃。
事实上,因为易武森林茶名气太大,追求者众,人为干扰也愈发多了,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易武森林茶园其实是逐渐减少的。森林茶园被人为过多的干扰,会直接的反应到品饮体验中,茶王树无疑也是受害者!许多沉迷易武方向的老茶客,在谈到茶王树现今的茶叶品饮体验时,也是惋惜多于欣赏;而谈到十年前或更早的茶王树古树时,赞不绝口的同时,眼里会泛光!对于这一点,个人也是深有体会的。笔者今年收了冷水河大树(即所谓“小高杆”),其实是对比了茶王树大树、冷水河大树;白沙河乔木和黑水梁子乔木后做的决定,相同的树龄,能明显的感觉到冷水河森林气息更足、汤水更丰富,穿透力更好。原因很简单,冷水河、黑水梁子因为近几年热度刚起,人为干扰较少。
| 茶王树的地块茶王树的茶园基本呈“漫天星”,分布在一个山坡的中下段,坡脚有河,名“茶王树河”,茶王树河的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弯弓白茶园。从大的方向来讲,刮风寨茶王树地块的整体生态环境是差不多的,这无需多言。而造成原料品质差异的点主要有几个:海拔。据了解茶王树河的海拔在1000米左右,而山坡中段的海拔在1300米左右,垂直落差接近300米。靠近河的茶树水分充足,出来的茶滋味更重,苦涩度也更显,香气偏内敛;而海拔高的地方光照足,出来的茶滋味甜度更高,香气更扬;中间位置的茶树则兼而有之,更协调一些。比如今年笔者品控的茶王树,茶园的位置就是坡的中上段;树形。茶王树的叶形偏小叶,古树95%以上都是被矮化过的,这是历史原因,不做过多解释,但整体树形偏大的,还是相对较少;古茶园内烂石分布较多,所谓“上者生烂石”,看有博主以此为茶王树营销卖点,个人存疑。因为实在没有办法确认,这些石头是前人建房留下的遗迹,还是原本就生于这片土壤,但从茶汤里表现出的山场风味来看,我觉得并无类似曼松茶的“岩韵”;
这里顺带说一嘴:1.以前拥有刮风寨茶王树的茶农多达40多户,现在分家后,估计达80多户。刮风寨茶王树产量是较大的,据茶农介绍,在风调雨顺的年份,茶王树古树春茶的产量可以到6吨。2.虽然价格高,但选茶王树我还是建议选头春古树,或者古树秋茶,但古树秋茶的量很少,许多茶农为了养树不愿做秋茶,品质也没有春茶稳定一些。茶王树的乔木或者大树(小高杆)则不是很建议,虽然价格相对较低,但品饮体验的折扣打的优点多,选择乔木或者大树茶,建议选冷水河、黑水梁子等产区的。
(茶王树和冷水河的分岔路)
| 工艺茶王树的原料能做到工艺零瑕疵的到目前我没遇到过。从当地茶农口中得知,早年做茶王树的茶,为防止运送过程过于颠簸,路途太远,采摘后的鲜叶都是要在茶地旁边的简易初制所里加工;这样做的好处是,鲜叶不会因运送不当、不及时而产生闷到、捂到、萎凋过度;但毕竟是茶园旁边的简易初制所,杀青设备过于简陋、不标准;容易在杀青过程中产生异味、杂味;同时,茶园旁边的设置初制所也容易对茶园周遭生态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干扰;近年来,因为进入茶王树的路重修过,以及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大部分鲜叶是在刮风寨内的初制所加工的,但毕竟是山路,运送路程也较远,所以较容易出现破损叶、鲜叶捂到、闷到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我喝到过的茶王树茶的叶底,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再加上天气干旱。鲜叶本身含水量低、叶嫩梗老等情况层出不穷,更是增加了制茶难度。所以做茶王树的茶,必须要全程参与守采、萎凋和杀青环节,尽量减少工艺失误;
| 茶王树后期转化,个人经验分享首先必须要说明,关于茶王树,个人的品控经验从2020年开始,当然也有喝到过2018年左右的头春古树。但一方面,并非自己亲自品控;另一方面,品饮次数太少。在仅有的存茶经验里,个人对于茶王树的转化有几点感悟:1. 个人经验,茶王树的转化速度是较快的。转化的点主要集中在茶性、滋味、香气、涩感、甘津表现等层面,而茶汤内质(汤感、水路和劲道)则不会发生本质上的改变;经过转化的茶王树茶性醇和,滋味饱满协调,香气丰富有层次感,山场风味独特清晰……2. 茶王树的新茶有苦底涩感、滋味不协调、汤水表现较粗、香气内敛等体验都是正常的,随着存期的增加,苦底和涩感都会明显的降低(不仅仅是古树,中小树茶也是如此);3.想必接触茶王树的茶友都听过,茶王树处于易武蜜香带、花香带、原野香带的交界处,所以其品饮体验是三香兼备的。但能捕捉到稳定的蜜香、花果香和原野香是需要一定存期的,这个时间段不一定,在景洪可能一年左右,在昆明可能要近2年的时间,这一点类似临沧的昔归;茶王树的新茶香气不稳定,表现较为清晰的是花香和原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