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想懂易武茶的精髓?麻黑茶是绕不过的一站!
2022年02月28日

想懂易武茶的精髓?麻黑茶是绕不过的一站!

 俗话说:“没喝懂麻黑,别妄谈易武。”虽然这话听起来有些偏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恰恰印证了麻黑茶区在易武茶区,乃至整个普洱茶界的重要性。那么,麻黑茶为什么能在普洱茶界独占鳌头?它的独特之处究竟在哪里?曾经的易武正山茶,是否就是如今的麻黑茶呢?
今天,皓森就来和大家聊一聊易武麻黑的那些故事(文末还有一款好茶推荐,千万别错过哦!)。
七村八寨之首
麻黑茶区位于易武大街东北方向,距离易武镇仅约10公里,是茶友们探访易武时最便利的一站。全程硬化路面,开车仅需十分钟左右便可抵达。作为易武最方便到达的茶山之一,麻黑的地理优势让它成为许多茶友“初见易武”的第一选择。
但麻黑的价值远不止于交通便利,其历史地位更是无可取代。在清代,麻黑就已经是曼撒茶区的核心之一。如今,它被称为“七村八寨之首”,辖下还有三丘田、曼秀、落水洞、班竹林、鸡洞茶园等多个微小产区或名寨。从易武茶声名鹊起的那一刻起,麻黑就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到“麻黑”,很多茶友会联想到布朗、班章或冰岛这些名字,误以为麻黑也出自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麻黑自古以来就是汉族村寨。
相传古代马帮行走在茶马古道上,每次途经这个村寨时,总是天色已晚,而当时的村寨周围没有灯火,夜色漆黑一片。马帮便随口将这里称作“乌漆麻黑的地方”。久而久之,这个通俗又形象的称呼变成了如今的“麻黑”,不仅好记,还颇具地方特色。
麻黑茶区的古树茶资源主要分布在麻黑庙、山背谷、石门坎、小茶园、小谷仓、施家寨、中家冲、班竹林和鸡洞茶园等地。这些茶园中,既有高大的“茶王树”,也有两三米高的古树茶,还有许多经过台刈处理的茶树,甚至还有不少刚种植不久的小茶树。
更特别的是,麻黑茶园中还散布着大量的乔木类植物,与茶树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共生生态系统。这样的自然环境不仅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也赋予了麻黑茶丰富的香气和韵味,成为许多茶友心目中的经典易武茶。
随着易武茶区小微产区风潮的兴起,七村八寨逐渐被进一步细分。例如,从落水洞细分出了郑家梁子和陈家凹子;丁家寨则被划分为汉寨与瑶寨,瑶寨中有弯弓,而汉寨则以香桩林和一扇磨闻名。
麻黑茶区也不例外。麻黑村委会下辖麻黑(自然村)、三丘田、曼秀、落水洞等地。虽然这些地方的茶叶品质和口感差异并不大,但市场仍然以人为的方式加以区分。例如,落水洞和麻黑虽然仅隔一座山梁,却因市场划分而有了价格上的差别。
易武正山的由来
说到麻黑茶,就不得不提它的一个重要称号——“易武正山”。然而,这个称谓具体指代哪座山头,目前依然没有定论。在众多说法中,麻黑无疑是被广泛接受的一种观点,因为它是易武地区历史最悠久的汉人村寨之一,具有深厚的茶叶文化底蕴。
明清时期,随着移民潮的兴起,大量汉人迁徙至云南,进入古六大茶山区域。其中,许多来自石屏和江西的茶农因精于种茶和贸易,选择定居在麻黑。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制茶技艺,使得麻黑成为一个以采茶、制茶为传统的村寨,这一传统至今薪火相传。
关于“易武正山”这一名词,其实更多是茶叶历史中的一个记忆。它的盛行主要集中在2000年至2006年,当时茶叶市场尚未成熟,加之假冒产区的现象时有发生。“正山”这一称号应运而生,象征着原料的纯正性和产区的可信赖性,成为茶友心目中的一块“金字招牌”。
2001年易武正山野生茶
到了2008年,随着易武茶区声名鹊起,“正山”这一说法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市场对于茶叶多样化和细微口感差异的追求,使得单一的“正山”概念显得不够全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天只有少数老茶仍然被冠以“易武正山”的称谓。
那么,有没有价格亲民又品质出众的麻黑茶,可以让茶友感受到“七村八寨”之首的独特魅力呢?这里特别推荐两款经典茶品:2011年春天由本地茶厂制作的易武麻黑乔木纯料,以及2001年的易武正山野生茶。
经过12年干仓陈化,这款茶依旧保留了麻黑茶标志性的“香扬水柔”风格,展现出其特有的阴柔之美。
麻黑茶以甜、糯、柔、清、雅著称,而这款茶更是在细腻中带着一丝刚劲,口感层次丰富且饱满,入口甜度高,茶汤金黄透亮。苦涩感极低,茶气充沛,耐泡度表现优异。
无论是香气的转化、条索的完整性,还是茶汤的滋味,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适饮的状态。
来源: 皓森 老茶研习社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7581787_115206538179_2.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