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山——勐龙山头茶,指的是勐海县布朗山乡和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村一带)古茶山的古树茶。因西双版纳在此设有“布龙自然保护区”,故将此盛产山头茶的区域简称为“布龙片区”,将此区域的古树茶简称为“布龙山头茶”。
布朗山位于勐海县中缅边境,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海拔在535~2082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67%。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人,其中布朗族1.1万人,其余皆为哈尼族,拉祜族,汉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人,是滇西南最为地广人稀的边境民族乡。
勐龙片区古茶山,主要包括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曼伞,陆拉、帮飘4个村委会古茶树古茶园分布区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勐龙镇南盆村委会也有一些古茶树,因其“茶韵”与布龙片区的甜茶、苦茶差异很大,却与路南山体系的茶韵味相近,故将其列入帕沙、帕真等“路南山头茶”。
将“布龙”列入同一片区,还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1、布龙片区山水一脉
勐海县连绵的布朗山向东延伸,与勐龙镇的勐宋山地连为一体,两地纬度位置相近,且与南边缅甸接壤,是云南纬度最低的大片古茶园,有资格获得“南国级边第一古茶园”称号。布龙片区山头茶是名副其实的“南国级边第一古茶” 。
在连绵不绝的布朗山乡群山中,发源于布朗山乡班章村委会的南阿龙河与发源于布朗山乡勐昂村委会的南木阿河两条分流,经勐昂村委会的勐囡(卫东)流入勐龙镇,在勐龙镇陆拉村委会班南坎南部汇入澜沧江的支流南阿河。南阿河一路欢歌,在勐龙镇南部古茶区,呈“U”字形流淌,最后掉头向东扑向澜沧江。
2、 布龙片区茶韵相近
布龙片区最著名的茶是苦茶和甜茶。这一片区的晒青毛茶,品饮时都有厚重、持久、收敛的浓香,汤水入口霸气,生津快。虽苦涩化得或快或慢,但收敛型厚重的香气与霸气是“布龙茶”最典型的特征。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布龙茶的“茶味”统称为“布朗味”。名之曰:“布朗味”,不仅仅是因为它有布朗山水土滋润与养育,还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最古老的茶农是布朗族。
3、布龙片区曾是布朗族占主导地位的地区
该地区至今还有两个引人注目的布朗族寨子,一个是布朗山区老曼峨,另一个是勐龙镇的曼播(又做“忙播”)。
老曼峨是布朗山最大、最古老的布朗族寨,已有1370多年的历史,有古茶园3205亩。老曼峨布朗族和布朗山其他地方的布朗族在长达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是布朗山占主导地位的民族。
曼播隶属于勐龙镇陆拉村委会,目前还是个鲜为人知的地方,曼播最古老的寨子已基本废弃,目前曼播中寨距布龙公路数公里,顺山坡而建,富丽堂皇,十分壮观,其气势毫不逊色于老曼峨。
曼播最古老的寨子,在南峨河上游,今勐龙镇勐宋村委会阿克寨子的中缅交接处,一寨跨中缅两国。今勐宋村委会阿克、丫口、蚌半、拉祜新寨及缅甸的阿克寨子,都曾是曼播布朗族的地盘。
我们有理由这样说:布朗山区的老曼峨和勐龙片区的曼播,既是布、龙两地最古老的寨子,也是布、龙两地最有影响的寨子。
还有哈尼族。勐宋村委会的哈尼族(僾尼和阿克两个支系)多从勐海搬迁过来。从勐海南糯山迁徙而来的僾尼人,最早的已有15代人。勐宋曼卖窖(光明村)81岁的老人罗草说,他们一家是1937年从布朗山老班章随10户人一起迁入勐宋村的,迁入曼伞村委会的僾尼人更早一些。
山水一脉,茶韵一体,民族同根。在审视云南山头茶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将布朗山乡和勐龙镇分开。虽然它们不属于同一行政区划,虽然“布龙片区”范围比“布龙自然保护区”更广,但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古茶树而言,他们处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条件相近的同一地理单元。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划出一片魅力无穷的山头茶地理单元——布龙山头茶单元。
来源:九州无界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