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8日
这样才算喝懂老茶!易武老茶外柔内刚全程详细拆解(2)
这个一层层,一方面是同一泡茶汤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是随着时间线一泡泡展开的。
现在讲茶,我不想讲的太细,还是留更多的空间给茶友自己体会,我们大致提示一下,免得大家错过关键点。
第一泡洗茶,品鉴时不要喝!毕竟四十多年了,浮灰总是有的,这里只是补充说明一下。洗茶微有灰尘味,氧化味从专业的角度能抓到一点,一般人喝不出来,老茶的果香洗茶时就很明显了,直接可以闻到。
第二泡
一般人可以喝,喉部敏感的可以再洗一道。这一泡能喝到表面偏湿的,类似花蜜(注意是花蜜不是蜂蜜)的比较成熟的果香转化风味,大概占20-30%,主体还是干仓转化带来的木质香,沉香。外柔内刚的特点显露无疑,品鉴体验极佳。同时氧化味基本没有,这点非常重要,可以和表面偏湿的风味对应。
第三泡
茶汤厚润醇滑,但是并没有高湿仓很糯的感觉,汤质很饱满,同时并不含混。老茶的体感并不是一下去很冲击的那种,这个茶前几泡喝下去渗透性很强,迅速通透曼延到全身,以自然的节奏来说,在第三泡已经全身热感明显,同时头顶开始发汗。符合优质老茶的体感特点。
第四泡
风味趋于均衡,转化的风味成为主体。如果熟悉易武老茶的,能感受到,从第二泡到第四泡,易武清甜醇正的风格逐渐清晰。同时略带老茶特有的清凉感,好的88青,直到红印都有这种清凉感。
第五泡
茶汤更加清澈,同时,醇、滑、厚依旧,偏干仓老生茶的“底”越来越清晰,沉檀类木质香更加明显。如果说开始阶段我们看到的是肌肉匀称,婀娜多姿的表面,这时,我们开始看到了更加迷人的“骨相”。
第六泡
老生茶的“底”更加凸显,整体感觉也更偏干仓,内部的力量感,凝聚力,都有直接的表现。当然,体感也是一直延续,如果放松下来,能感觉到手指脚心等部位内部有韵律的跳动。
第七泡
茶汤更加均衡,老生茶转化出的坚实的内容感更加清晰。如果说前几泡因为表面偏湿,那种蜜香和果香还不能完全确定是老易武特征的话(这点很多人不懂),这几泡醇正的老易武风韵已经展露无遗了。
后面不讲那么细了,篇幅太大了,简单的概况一下。
8-12泡
干湿均衡偏干仓的口感,也就是类似顶级88青的口感。(为什么说顶级,因为很多人喝的要么年份不够,要么干仓氧化过度,要么湿度过大)。陈香、木质香、清凉感、体感,甘甜、这些都是持续的,骨架也是非常清晰的。
外柔内刚这四个字,开始阶段,我们是从外向内看,现在逐渐开始从内向外看了,同样是四个字,感受完全不同,这也喝到了非常美妙的一个部分。这才是易武应有的底蕴。
13-16泡
这个时候我们开始喝到果胶质的顺滑感,茶汤清晰度更高,同时依旧厚润,如果熟悉易武茶的,能喝到森林茶后半程的那种清透质感。这其实到了我们说的“筋”的部分。
同时老茶的岁月感与这种清透感融合,在口腔中持久萦绕。这个过程中体感不断持续,气脉不断震动,气孔完全打开,进入一种非常舒适放松的体验。
17-20泡
茶汤更加清透,内容感依旧,香气以木质香,枣香,坚果香为主,滋味甘甜清凉,醇和恬美。
这个时候的体感进入到心灵层面,感觉心灵宁静,如果有一定基础的,能感受到一种空灵之美。茶汤进入口中,表面是清甜之水,内在好似一颗能量之丹,是那种咕噜一下子进入海底的感受。
20泡之后可以煮,什么感受就不说了……
叶底可以明显看出转化程度不一,对于自然存放散茶,叶底转化不均匀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散茶表面和内部肯定有差异,这些也能和前面的风味层次完全对应。
最右边的转化程度最深,对应外部湿氧化较重,也就是花蜜香的部分,即使是这部分叶底也是很坚韧,有弹性的,说明湿氧化的湿度并不过度。中间两种对应品鉴中主体果香木香风味。左边深绿对应茶汤中更鲜活有力的部分。
因为是自然转化带来的层次,所以整体是非常协调的,这个是新老茶拼配完全无法达到的。
最后奉上一段视频,欣赏老茶氤氲缭绕的美感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另一款对照茶品,2007易武森林茶。
| 氧化版易武森林茶
这款茶是附送对照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喝氧化味,第二个是和第一款茶对比,尤其是后半程,很多东西能对应上。
这款茶从来源来说,比较简单,一直在易武本地某老厂自然存放,仓库自然通风,大部分时间在纸箱里。氧化程度在茶山本地仓散茶来说属于中度氧化。
简单说一下过程。
前两泡氧化味比较浓,是风味的主体。如果用某大师的方法,搅和搅和,再稍微闷一下。那么从三泡开始氧化味就比较淡了。
如果不用大师搅和法,正常快速出汤,氧化味会至少持续到五六泡的样子。在四五泡会逐渐出易武转化香。
前两泡氧化物析出带来的汤质浑浊
五泡之后,易武转化的香甜感压过氧化味,成为主体。这也是很多人会说老茶要五泡甚至七泡之后才好喝的原因,这是错误的藏养导致的,并不是什么规律。
如果是常喝易武茶的高手,在六七泡左右能喝出易武森林茶的清甜感,再后面能感受到花香蜜香,清凉感,大致可以确定是花香带品种(易武分为花香带、蜜香带、原野香带)。
中段茶汤逐渐清晰
如果开始没喝那些氧化味浓郁的茶汤,从七泡之后开始喝,能感受到这款茶的茶质还是相当不错,凉感清晰,喉韵深而开阔,森林茶的清润也是不错的。
从体感来看,树并不小。如果藏养得当,茶质或许可以和薄荷塘二类搏一搏,或者和天门山普通古树pk一下。
从缺陷的方面来说,最主要就是干氧化过度,导致前面七泡最关键的品鉴受到较大干扰,这种干扰不仅体现在氧化味对风味的影响上,同时茶汤的清晰度也因为氧化物而大大下降,好像一个图像上有很多噪点,或者一段音乐上有很多噪音,带来体验大大下降。
后段茶汤更清透,品鉴性大大提升,易武特征更明显
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这款茶的杀青也还是不够细,这些小问题就不说了。
对于这类茶品,一般只能是两种选择:
一种是用大师搅和加闷泡的方法,去掉氧化物,放弃前面几泡品鉴,直接喝后面的。
另外一种是通过人工来处理,我当时收这批料,也是比较看重茶质不错,是要来做进一步处理的。但是恢复到氧化适度干仓的水平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觉得大师搅和闷泡的方法也不错,也可以私下里分这批原料,比新茶还便宜。这种作为产品我们肯定是不会出售的。
这两款茶样是在“茗寿堂品鉴游戏群”中分享的。这个群就是带着大家按照不同主题把普洱茶喝明白。最近的主题是“藏养与氧化”,大概用几次茶样把氧化喝明白,从而能够精准鉴别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