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春茶的时候和同行们聊起过近今年易武茶的品质,大家一致认为,三年来,2022年的易武头春品质是最好的。自己下山收料或是关注春茶动态的茶友都知道:2022年春茶制茶季降雨,其余两年都是大旱,三年皆算不上风调雨顺,22年的品质最佳,勉强可算“矮子里拔将军”了。因为22年春茶季降雨,导致香气相对较弱,部分产区茶汤中出现水味,体验感稍有下滑,但易武森林茶的风格一点也不受影响:森林感、细水路,汤水纯净,滋味无涩感;
反观23年、24年,因为过度干旱,除了减产严重外,对品饮体验较明显的影响就是:许多森林产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苦底、涩感,森林感下降、水路变粗,或有部分茶香气增加的现象;不过似乎已经背离了易武森林茶的风格!许多茶友反应:这两年的易武茶越喝越不像易武了!换言之,易武茶的品质,正逐年下滑。
| 易武茶的品质,正逐年下滑!被吐槽的,远远不止这三年;与许多老茶友聊起,大家普遍比较怀念十年或十多年前的易武茶,被称为“易武森林茶最初的样子”!那时的易武,还没有像今天这么多小产区,制茶的条件可能一般,交通可能不方便……但原料的品质绝非今日能比的。许多老茶客时常让我找一些早年的易武,每年的下半年,我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在找易武中期茶上,结果常常差强人意,偶有在我这里品质过关的,到了老茶友那里,又这差点意思,那里差点意思……所以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提问:你喝过“稠滑饱满,油性十足,果胶感拉满”的刮风寨茶王树吗?你喝过“xxx”的弯弓古树吗?你喝过……我都开始好奇起来,那时的易武森林茶的体验感到底能到什么水准。(借此也说一下:有易武、倚邦、瑶区等森林古树,存期3年以上的茶友,可以直接加我微信18288691727交流一下。)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易武茶的品质正逐年下滑呢?气候、环境和工艺的改变,我认为是主要原因。气候变化:事实上,近5年来,易武方向的气候就没有怎么“风调雨顺”过,要么干旱,要么雨水。好的山头茶,一半看天,一半看人;天不作美,品控的功夫再厉害,也难出惊艳的产品。气候的变化当然非人力可为,但有一些有意思的观点,我觉得还是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1. 版纳春茶季的气候或将长期处于干旱;2.版纳拥有数量庞大的橡胶树,会大量蒸腾地表水分,导致茶树缺水,其实也是间接的影响了古六山的气候;总而言之,易武的茶园茶树或将长期处于缺水的状态。易武顶级的原料都生长在原始森林里的,即“森林茶”。稍微有点这方面知识储备的朋友都知道:过度干旱和过度降雨都会对原始森林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但相比之下,过度干旱对于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更严重的。
茶园环境的变化:去易武收料的都知道:瑶族人手里有好原料,汉族人手里有好工艺。这句话90%都是对的,原因很简单,汉族人对于茶园的管理是相对勤劳的,这对于易武森林茶而言,似乎是弄巧成拙了。我依然重复那句话:森林茶园与人的关系是矛盾的,既不能无人管理,又不能过度管理。无人管理的茶园除了茶树发芽率低,茶性过野,体验感未必佳;而过度管理的森林茶园,森林感和穿透力都会下降。
而这些年,随着易武茶的名声和价格水涨船高,易武森林茶的生态也受到极大的影响。过度采摘,茶客游览、毁林种茶、茶园生态破坏……各种人为干扰层出不穷,举两个例子:1. 从易武茶农口中得知,在易武,茶树有“封王必死”的魔咒;倒不是因为茶树承受不起,而是茶树一旦封王,必然会招来许多茶商、茶友参观,若仅仅是参观还好,有人摘几个叶子,有人踢几脚树,有人破坏下周边的生态……参观的人多了,茶王树也不堪重负,一命呜呼……2.前段时间,几乎喝完了弯弓所有非名微茶园的森林古树,包括丁家寨瑶族、滥田、杨家寨、丁家寨汉族等,同样古树的前提下,只在滥田古树的茶汤里喝到了穿透力,而价格更高的瑶丁弯弓却几乎感受不到,这应该也是茶园被过度管理造成的!当然,在易武,越来越多的茶农意识到茶园过度管理对于茶叶品质的影响,开始采取减少年采摘次数、封闭茶园减少茶客游览等方式保护森林古茶园,希望引起更多茶农的注意!还是那句老话,森林感和穿透力是易武茶品饮体验的精髓,其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工艺的变化:曾在不止一篇文章里提到过,不懂茶的朋友去到源头,建议直接去易武收料,因为易武茶工艺出问题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从近年来个人接触到的情况来看,易武茶的工艺也逐渐开始五花八门起来,不知道是因为气候的变迁,打乱了茶农的制茶习惯;还是受终端市场的影响,改变了茶农制茶的初心……说这么多,除了唏嘘几声之外,也并无实际解决办法;于个人而言,只能见招拆招,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控专业度,为大家呈现更好的品饮体验!只是呼吁大家,高品质的易武茶越来越少,必然是个趋势,且喝且珍惜吧。
| 易武茶的品质下降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在以往的文章里,我将一款茶的品饮体验细分为:滋味、香气、茶汤质感、口腔韵感、身体体感、山场气息等几个板块;而这几个板块里,有些体验是会随品饮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滋味、香气、口腔韵感、山场气息等,因为这些点在品饮过程中都具有表现力,是较容易记住的点,我称之“记忆点”;有些体验是不变的(假定工艺和仓储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即茶汤质感(汤感、水路、劲道),而这些不随时空改变的体验,我称之为“内质”;
一款山头茶的品质下降,要么是记忆点下降,要么是内质下降,或者两者都出现了问题;而个人的意见是:短期快速判断主要靠内质,长期判断主要靠记忆点。换言之,一个小产区的茶园,在遭遇极端气候,生态环境被破坏,工艺被改变等影响品饮体验的方式后,短期内通过记忆点是无法判断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品饮体验中:穿透力和森林感的消失或下降。毫无疑问:穿透力和森林感才是易武茶的品饮精髓。
关于这两点,此处做一个全面的解释:1.茶汤的穿透力与之前文章里所说的透感、入喉感、渗透感其实是一个意思,具体的品饮体验表现为:1.1.穿透力一般表现为:入喉感。喉咙处能捕捉到茶汤滑下去的感觉,并伴有喉咙发热的体验,体验是即时性的,不滞后,与喉韵感无关;1.2.穿透力较好表现为:入喉感,胸腔热。喉咙处能捕捉到茶汤滑下去的感觉,喉咙和胸腔有发热的体验,体验是即时性的,不滞后,与喉韵、体感无关;1.3.穿透力极佳表现为:能清晰捕捉到茶汤的流动轨迹,茶汤所过之处,皆有炽热感,并伴随胸腔发热和气顶住的感觉,从喉咙——食道——胃、腹部,皆有清晰的炽热感,既是当下的体验,也可以看做是体感(韵感。)2.入喉感和穿透力(也说透感)基本算是易武产区的专属体验,但并不是所有易武森林古树茶都具备的。这种体验的背后,是极致的生态,树龄和树种,三者缺一不可。3.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种体验是有一定交集的,穿透力好的茶一定具备森林感;但具备森林感的茶未必具备穿透力。古六山的茶叶,乔木的品饮精髓在森林感;古树的精髓在穿透力!4.喝古六山的茶,一定要先去找“穿透力”和“森林感,两点同时具备的古六山,才跨入了高端茶的大门;这两点都喝到了,再去感受滋味、香气、甘津等体验的亮点,如果有,那可称顶级;如果没有,只能算高端!5.刚开始接触易武茶的朋友,可能会在一些森林乔木、或者“半家边半森林”茶园的古树里喝到这种体验,这很正常的,说明你已经打通了喝易武森林茶的诀窍;但随着你喝到顶级森林茶越来越多,体验也越来越清晰,森林乔木、半家边半森林古树的穿透力便不会在出现;6.一定要区别开的是入喉感是及时性的,与“喉韵”的滞后性有根本上的不同。喉韵与是否是森林古树关系不大,许多森林乔木、家边古树也会出现喉韵。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