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普洱茶里有中国茶原初的模样
2022年02月28日

普洱茶里有中国茶原初的模样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迄今,连片成山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仍英姿勃勃地生长在云南的长山大水间。

可以说,是云南的山水养育出了茶树,是云南的先民们驯化了茶树。茶,是云南大地呈现给世界芳香。

云南先民利用茶、种植茶的历史应该很久,不过究竟有多久没人能说得清楚。由于身处远离中原文明、江南文化的蛮荒之地,在古代交通闭塞的情况下,与内地的主流文化圈之间山隔水阻,再加上云南先民没有文字,所以即便是到唐代,云南的历史大多靠传说,以及中原王朝故纸堆里点滴零碎的文字来拼凑。

但作为世界茶树的发源地,没有文字记载并不意味着古云南人就不会利用茶,就不懂得“喝茶”,现在普洱茶产区内众多栽培型古茶树就是明证。也正得益于这种地理上的闭塞,让普洱茶与古茶树一样得到了长山大水的庇护,以致当“龙团凤饼”在内地成为绝唱后,却在《茶经》中从未提及的云南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我们得以从普洱茶中一窥唐宋团饼茶的气韵。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是唐朝时茶在云南的真实写照。从樊绰的这条记述来看,当时云南茶的加工十分简单原始。“散收,无采造法”即便不是说茶叶采下来后完全没有加工,但至少在樊绰的眼中加工很粗糙,如果非要描述一下,我想与“采无定时,日光生晒而成”比较类似。

明代,随着炼铁技术的发展,铁锅等炊具在民间得到大规模的普及应用,内地的绿茶制作技艺日趋精湛、完善。而在偏远的云南,尽管洪武年间有大批来自江南、中原的内地移民迁入云南,带来了内地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云南茶叶加工技术的提升。

但因为云南的茶产区山高路远、地广人稀,许多茶山在当时是汉族人难以进入的,所以茶叶加工技术的提升十分有限,仍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较早前的制作模样。

相对现在的绿茶而言,普洱茶或晒青毛茶的工艺演进,可以说走到半路就戛然而止了。以至到明末,出生于杭州的福建人谢肇淛在《滇略》中,用绿茶的思维评价普洱茶说:“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

今天,我们必须要感到幸运的是,明代时普洱茶的工艺演进走到半路后,就没有继续再演进下去。这样的停滞,让普洱茶就像传统的中国文化一样,能随着时间的移动而不断陈化,不断变化着滋味,呈现出了无限的可塑性。

节选自《普洱》杂志

《普洱茶 中国茶原初的模样》

文|段兆顺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53.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