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的表面大家一般听到的或者网上看到的大概都是这样一个版本:
在1993年,一个叫陈强的商人找到香港开办茶艺乐园的陈国义先生,出示了一款茶品,陈国义先生之前没有接触过青饼,尝过之后觉得不错,价格又便宜,就决定大量收入,这些青饼被其命名为八八青。
因为香港喝普洱的习惯问题,之后长时间很难出售,导致陈国义先生长期的债务压力,直到2005年左右才大量脱手,后来慢慢在市场上流传八八青的传奇。陈国义先生作为茶人是令人尊重的,我们不是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而是要看懂背后的故事。
| 故事的深层
要完整理解这个故事,我们需要补充几方面的背景。了解这些背景,我们才能做出一些重要的推论。
1 第一个方面,从产品本身来看。勐海茶厂对产品增量和标准化做出的努力。八十年代中期伴随着现代高产茶园的普及,让勐海茶厂逐渐有条件进行产品的标准化,在七十年代形成了编号系统,在八十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品体系。所谓八八青,也就是特定年份的7542,是这个历史背景的产物。
2 第二个方面,从品饮习惯来看。
陈老师一开始卖不出去,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香港多年以来的品饮习惯,不是以个人力量短期可以改变的。最后卖出去也不是因为香港消费者的接受,实际上直至今日,喝未入仓青饼的港人依旧凤毛麟角。
但是幸运的是从两千年以后,内地因为没有老茶库存和品饮习惯,逐渐出现了接受普洱新茶风味的受众群体,新进的不入仓的存茶者也倾向于滋味强劲的新茶更耐存放,这实际上是普洱茶新纪元的开始,八八青成为传奇和这个审美风潮也是相关的。
3 第三个方面,从市场动向来看2005年能大量脱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和05年之前普洱茶部分庄家对中老期茶系统扫货有关。到2005年扫货已经进入后半程接近尾声了。详细的大家可以看之前的这篇文章《重磅再续:普洱茶名山古树发展史(1993-2022)中》。7542作为中老期茶的重要标的本来就是扫货的重点,随着扫货成本的增高,陈先生的批量库存的价格也变得可以接受。
4 第四个方面,从营销方式来看
八八青能够脱颖而出,的确和这个名字也有很大关系。之前的很多产品数量太少,八十年代中后期才开始逐渐有量,在这一批唛号茶品中,八八青这个名字识别度最高,筹码又相对集中,很适合作为一个标杆产品。
5 最后,当然从品质上来说,八八青也是不错的,但是作为唛号7542的茶品,勐海茶厂本身追求的就是标准化,你要硬说和其他批次的茶差别有多大,这个很难说,不可能会有现在不同山头原料的这种差别。
| 故事的隐秘看懂第二个层面,已经可以说对这个行业认识相当深刻了,借着大势赚点小钱没问题,但是并没有触及行业的真正核心。在这片土地上,在一个行业真正呼风唤雨,其实有着另一套逻辑,否则很多东西是看不懂的。不仅茶行业看不懂,那些成功企业家你也看不懂。以上这个故事如果你能看出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那就说明你离真相更近了,我们可以茶余饭后吹吹牛。如果看不出来,就没必要纠结这个层面了。
我也没必要为点流量爆什么料,自己悟吧。
| 关于八八青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1 只有陈国义手中的那批茶才是八八青吗?从陈国义是命名者的角度,当然如此。他也不承认其他批次的7542是八八青。(一般来说,那个年代能确定原料一致的一批是100支,参见下文大票,陈国义手中的也是几个批次)
从标准化产品的角度,1989年至1992年份的7542,被看作是广义的八八青,也有合理性。超出这个范围,被称为八八青则过于勉强了。
2 八八青是纯干仓吗?
据陈国义先生自己讲述,他是在存了数年之后才发现香港传统仓储的问题,之后升级了仓库的通风设置。所以陈国义手中八八青并不是从头至尾的干仓。
如果我们了解普洱茶仓储过程中表面氧化的原理,我们就会明白,这其实并不是坏事。早期湿度大一点可以避免表面干氧化过度,对裸露放置的自然仓来说是有利的。
如果自然仓从头至尾用强通风的方法来存,会带来表面干氧化过度,其实对茶品来说是不利的,详情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少量存放在云南的同期7542的确是有纯干仓的,但是品饮效果并不怎么好。普通原料如果纯自然干仓其实都不怎么好喝,只有优质原料才有价值。
至于其他入港的同期7542,如果不是刻意入仓和做仓,品质也还是可以的,可以被视为广义的八八青,如果经历高湿的入仓,或者比较深入的做仓,即使是同期7542,也不宜被称为八八青。(不明白什么是做仓,看我之前的文章)
3 八八青究竟是哪一年的?
我们还是先看命名者陈国义先生自己的讲述。在不同场合说法有所不同。有的场合说是88年的,有的场合又说是89-92年的。
那个时候确定产品年份最为权威的证据是整支茶的大票——大支票。由于陈国义先生并没有公开出示八八青“大支票”,所以并没有确定答案。
从陈国义先生出示的与陈强签订的合同来看,这些茶出厂时间应该早于1993年。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说88年的,可能并非本义,是顺应八八青这个名称的一种权宜说法,实际上还是89-92年的。现在大家能看到的来源较为确定的大支票基本上也是这几个年份的。
据省公司前销售经理昌金强讲述,陈强曾经从他手里拿了10吨左右86-87年的7542。但是从八八青的命名来看,把一个茶往老了说可以理解,往年青了说不太符合常理,数量也不能对上。这个时期大票也是在厂里装好的,不是省公司后加的。如果两边信息无误,这批茶可能不是后来卖给陈国义的茶。
4 八八青是台地还是古树?在八十年代中期,勐海厂的原料来源还是处于一种混杂的状态,不排除还有部分大树茶,或者说原生种老茶园的原料。但是前面已经说了,标准化产品起量的基础,就是现代高产茶园(台地茶)的普及。如果都是风格各异的零散大树茶品,分级拼配都很麻烦,根本无法支撑量大产品的标准化。所以同期产品中现代高产茶园原料的占比应该是很大的。
从大量的品饮经验来说,也印证了这一点,具体不展开了。5 八八青都是勐海料吗?不一定,如果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式,以及中国茶的出口贸易变化,就会明白,89-92年是勐海茶厂临沧料占比相对较大的时期。所以这个时期的7542总体上应该有比例不低的临沧料,具体不同批次比例可能会有不同。说临沧茶不耐存的,其实是被现在有些工艺误导了。老茶临沧料占比大不大,经常喝还是大致能喝出来。
6 香港、台湾、云南的说法哪个更可信?在老茶界,我们经常会看到,同一件事,三个地方说法都不一样。其实老茶界的任何说法,我们都不能盲信盲从。云南作为产地,对产品的记录天然的具有权威性,不过,以过去国企的管理效率与实际状况而言,很多记录也并不那么严谨,所以也不能作为唯一判据。再加之有些人虽然身居领导之位,但对具体情况未必清楚,所以口述也不能保证准确。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