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从99易昌号说开,聊聊特难寻的昌泰野生茶
2022年02月28日

从99易昌号说开,聊聊特难寻的昌泰野生茶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普洱茶产业逐步复苏,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之势。然而,那些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传统国营茶厂大多遭遇经营困境,部分国营茶厂甚至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谋求变革成为了各家茶厂的紧迫任务。当众多茶厂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之际,几款突破常规、获得多方助力的传奇易武茶品即将闪亮登场。
大渡岗茶厂与深圳富华1999 年,国营大渡岗茶厂厂长李正行与供销科副科长陈世怀,携绿茶和红茶样板前往香港农展会参展,期望拓展出口业务。然而,当时的香港乃是六堡茶和普洱茶等发酵陈茶的领地,绿茶和红茶的市场份额极小。最终,两人未能斩获一个订单,就连免费赠送的茶样也剩余大半。人可以走,但这些茶样确实没必要带回去了。经人介绍,二人前往香港新星茶庄推销茶叶。茶庄主人杨慧章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介绍了香港茶叶的状况。由此,二人知晓了什么是普洱茶以及香港人饮用普洱茶的原因。杨慧章对这两位茶业从业人员对普洱茶的一无所知感到诧异。实际上,由于普洱茶的外销特性,当时绝大多数云南人都不清楚普洱茶究竟为何物。听完介绍后,思维活跃的陈世怀思索着大渡岗茶厂是否也能够尝试制作普洱茶,于是询问普洱茶的制作方法。杨慧章对生产流程并不十分了解,便介绍他们去结识自己的供货商 —— 深圳富华茶苑发展公司。通过茶庄老板的引荐,两人结识了时任富华公司经理的魏雪峰以及精明能干的业务员太俊林。魏雪峰介绍说,当时的香港人认为易武料是最佳的,建议大渡岗茶厂派人前往易武收购原料制作普洱茶,并表示只要茶品质量过关,富华公司将在销售方面提供助力。回到云南后,李正行请位于易武的版纳外贸公司帮忙收购原料,并向其他茶厂借来了压饼模具,开始尝试制作普洱茶。然而,最初制作的样品并不成功。于是,富华公司派遣太俊林前往大渡岗协助生产。经过多次尝试,大渡岗茶厂制作出了一批易武茶,也就是后世所称的 “99 大渡岗”。由于技术尚不成熟,这批茶压制得很不规整,并未按照传统的每饼 357 克、每提 7 饼的规格进行制作。其重量在 310 克至 380 克之间不等,规格较为特殊,为 8 饼一提,整件 12 提。不过,虽有瑕疵但不影响整体品质,这批茶的品质依旧十分出色。深圳富华收到货物后非常满意,于是下达了第二批订单。然而,没想到此时另外一家茶厂也在易武收购茶叶,为了均摊成本,只好拼进了其他山头的毛料,这就造成了两批 “99 大渡岗” 的用料差异。两个批次的“99 大渡岗”区分方法较为简单,只需查看内票即可。其中,第一批全部采用易武茶区原料的“99 大渡岗”,使用的是纯中文繁体字内票。而第二批 “99 大渡岗” 的内票为中英文版本,内票上注明第二批的 “99 大渡岗” 采用了易武、象明、基诺、塌土坎的多年生老茶树作为原料。陆离手中恰好有一些第二批的“99 大渡岗”,由于纸质较薄,透过绵纸便能看到是中英文内票。这款茶茶香高扬,入口层次感丰富,甜润饱满,胶质感明显。美中不足的是苦底稍重,仍需一定的转化。当年香港茶人浮云在品鉴后评价道:“‘99 大渡岗’的微苦茶韵一旦转为甘醇,其价格势必向‘99 易昌号’看齐,甚至超越。”99大渡岗,中英文内票,有货分享99 大渡岗之后,大渡岗茶厂陆续生产了多款茶品,其中不乏口感优异,甚至超越99大渡岗的精品,比如这款出了樟香的2000年大渡岗云南圆宝七子饼茶,口感上就比99大渡岗更甜润,这款茶选用易武野生古树茶作原料,茶饼压的紧实,茶汤入口有樟香,汤感细腻,汤色红黄鲜亮,且有蜂蜜味(蜜韵)的口感,饮后回甘,有樟香味,甜润感非常棒。话又说回来,在“99 大渡岗”诞生之前,陈世怀就已经离开了大渡岗茶厂,直接前往易武大街收购原料制作茶叶。两人为何会分道扬镳呢?那家导致易武大树料价格上涨的茶企,会不会就是离厂单干的陈世怀呢?
99易昌号的生产历程
原来,在香港之行后,身处富华的太俊林与身在大渡岗茶厂的陈世怀成为了朋友。当时正值“国企下岗潮”,有自立门户打算的太俊林鼓励陈世怀出来与自己一同创业,制作一批易武茶让富华包销。见陈世怀有些犹豫,太俊林又返回公司说服了魏雪峰经理,赊出 5 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这才打消了他的顾虑。下定决心后,两位创业伙伴前往易武大街开办公司,即昌泰茶行。由于缺少人手,陈世怀招来了同样有创业打算的原大渡岗茶厂职工邹鸿,而邹鸿又拉来了在 CTC 红茶筛分车间工作的表弟邹寿元,这便构成了昌泰茶行的创业班底。图源:普洱杂志,下带注释图片出处同1999 年秋,取易武之“易”与昌泰之“昌”的首款茶品——“易昌号”准备投入生产。当时的生产条件极为简陋,一座由老房子改造而成的厂房,一套二手压茶机,两口农村常用的大铁锅,几个缺乏经验的年轻人凭借着一股闯劲,拉开了“99 易昌号”的帷幕。在最初的收料环节,众人就遭遇了困难。原来,当年在易武还有一家名为龙马茶厂的乡镇企业,该厂只选用高等级、嫩度高的台地茶料制作烘青绿茶,并且还与易武乡政府签订了协议,不允许外面的茶厂来易武与其争抢原料。后来,龙马茶厂还卡住昌泰不让办营业执照,致使其直到 2000 年末才办好手续,正式创立了“西双版纳昌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在龙马茶厂的阻挠之下,作为初创茶企的昌泰茶行只能选择被挑剩下的大树茶。由于大树茶粗枝大叶,精制率低,当时的大树茶原料不过两三块一斤,比台地茶还要便宜。直到 2001 年,勐海茶厂也来到易武收料,大树茶的价格才被抬高。世人皆知“99 易昌号”以易武野生纯料而闻名,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并非两位创始人的先见之明,而是在无奈之下的唯一选择。不过,也正是由于这种“落后的幸运”,昌泰茶行仅用少量资金就收来了 54 吨毛料,成就了“99 易昌号”后世最为著名的一个标签——首批大规模量产的名山纯料古树茶。收好料子后,昌泰依据料子的粗细程度进行了匀堆操作,划分出了正品、精品和极品这三种级别。受绿茶等级思维的影响,被命名为“极品”的原料等级最高,数量也最少;精品的用料级别稍低;正品的用料相对更粗老,目前存量也最多。接着便是压制环节。由于原料较多,众人便想着制作一些饼、砖、沱来迎合市场。没想到在压茶所用的布袋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当时市面上连二手布袋都找不到。陈世怀只好让家里的女眷踩着缝纫机连夜制作,然而做出的布袋品质不佳,导致压出的茶饼有松有紧,大小不一。尤其是在压制 100 克的沱茶时,由于沱茶压制比饼茶困难,加上技术生疏以及布袋不好用等原因,做出的沱茶一边厚一边薄,连沱茶的窝心都是歪的。在出厂时,只好将其列为次品低价处理。没想到后来却因出色的转化被市场发掘,还获得了“小歪”这一爱称。压制完成后,茶品在干燥环节又出了点岔子,当时标准版99易昌号的规格当时被定为400克,但因为条件有限,这批茶便采用自然阴干干燥,由于晾放条件和光照等原因,茶饼中的水分蒸发后,出厂时重量也有差异,再加上20多年的转化,如今纯干仓99易昌号的重量大约在320克~360克。也正是因为采用自然阴干的方式,当年有一批茶饼在晾放时遭遇了连绵阴雨,在没有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就被包装出厂。结果香港客户收到后发现茶饼有黄斑,误以为是发霉,便全部退了回来。无奈之下,昌泰只好将这批茶放在厂房里继续陈化。没想到后来拿出来品鉴时,口感却异常出色。这批茶压制紧实,属于宋体精品批次,绵纸色调偏红,被市场称为“小宋精”,这也算是原产地仓储中的一个早期案例了。99易昌号的版本特点在包装规格方面,市场将最为常见的六款“九九易昌号”分为宋体和篆体两个大类,每种字体又有极品、精品、正品之分。然而,由于生产条件简陋,在压茶包饼时可谓是有什么绵纸就用什么,比较随意,当时也无人在意字体上的细微差别,只是后来才被市场挖掘出辨识点。而且昌泰也多次说明,篆体和宋体版本在相同品级下区别并不大。由于物以稀为贵,目前宋体极品的价格相对较高,但等级最高并不意味着品质最好。普洱茶的陈化本就需要一定的“粗枝大叶”。当年在芳村一炮而红、成就“99 易昌号”威名的,其实是用料相对粗老的篆体正品版本。再比如以号级茶为标杆,平均价格高于 7542 的紫天饼 8582,也是粗枝大叶出好茶的极好证明。99易昌号篆体正品,有货分享此外,除了这六款常规品种之外,“99 易昌号”家族还有许多存量极小的罕见品种,比如之后才被市场发现的绿色“茶”字版面,以及不同规格的饼、沱、福禄寿喜砖等多达十几种品类。也正是因为总体产量较大,“99 易昌号”并没有采用同时期常见的石磨手工压制方式,而是运用了压茶机。在压制了大半年之后,这五十多吨原料才被制作成包含饼、砖、沱等十多个品种出厂,并分批运往深圳富华的仓库。一开始,熟悉港台市场的魏雪峰和太俊林都认为这批茶品质优秀,不会太难销售。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如众人想象的那样顺利。